美国做出的最大的贡献就是成功压制住日本!没有让这个国家成为超级大国,要知道,当时的日本离超级大国这个门槛,真的就差一只脚,谁料,美国出手了,不是一次打击,而是系统性收割,从各个方面,进行打压! 美国的逻辑从来简单,盟友可以富,但不能威胁自己的霸权,日本刚好踩了这条红线。 1985年的《广场协议》是第一个重锤,当时美国拉着英、法等国在纽约广场饭店签字,逼着日元升值。 数据显示,协议签完不到三年,日元对美元汇率从250:1冲到120:1,升值幅度超过100%。 这对靠出口吃饭的日本来说等于致命一击,原本卖100美元的商品,日元升值后换回来的钱直接少了一半还多。 为了救经济,日本央行只能降息放水,结果钱没流进实体产业,全跑到股市和楼市里,催生了巨大的泡沫。 1990年泡沫破裂,日本股市一年跌掉50%,很多家庭一辈子的积蓄瞬间蒸发,这就是后来人常说的“失落的三十年”,直到现在日本经济都没完全缓过来。 半导体行业的绞杀更狠,80年代日本芯片技术远超美国,全球市场份额一度占到50%,像东芝、NEC这些企业几乎垄断了存储器市场。 美国直接用《1974年贸易法》的301条款发难,1987年宣布对3亿美元的日本半导体加征100%关税,还逼着日本签协议限制芯片出口价格。 更阴的是,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联合政府施压,要求日本企业公开技术专利,甚至阻止日本企业并购美国公司。 短短十几年,日本半导体全球份额跌到10%以下,从领导者变成了追随者,核心技术话语权彻底丢了。 这种打压几乎覆盖了日本所有优势产业。50年代纺织品战,日本被迫“自愿限制出口”;70年代钢铁战,10年内三次主动缩减对美出口。 80年代汽车战打得最凶,当时日本汽车占美国市场三成份额,美国街头全是抗议日本车的工人,最后日本车企只能乖乖去美国建厂,还得限制出口数量。 就连电信行业也没逃过,美国借着谈判撬开日本市场,逼着日本移除贸易壁垒,把本国企业暴露在美式竞争里。 有民调显示,那段时间超过一半的日本人觉得美日根本算不上友好,这种压迫感是刻在产业骨子里的。 很多人说日本是被自己的泡沫拖垮的,可根子上还是美国的霸权绞杀。 美国嘴上喊着自由贸易,转头就用关税、法律、政治施压这套组合拳收拾对手,《广场协议》本质就是拿日本的经济主权换自己的贸易平衡。 日本之所以没反抗,关键还是二战战败后被美军驻扎,安全上依赖美国,经济上自然硬气不起来,只能一次次妥协。 这种“盟友”关系,说白了就是你得跟着我的节奏走,敢超车就给你踩刹车。 说到底,美国从来不怕对手强,就怕对手威胁到自己的位置。 打压日本不是为了所谓的公平,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霸权宝座。 从纺织品到半导体,从汇率到产业政策,每一步都是精准打击,把一个潜在的超级大国牢牢按在“追随者”的位置上。 霸权从来容不得挑战者,哪怕是曾经的盟友。你觉得要是当年日本不妥协,能躲过这场系统性收割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