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死后,岳钟琪接任陕甘总督 巅峰时期的岳钟琪手中有将近二十万大军,甚至有人举报岳钟琪谋反,雍正都不信,而雍正晚年就不信任岳钟琪,让他回家养老去了。[大侦探皮卡丘] 清朝近三百年历史中,只有一位汉人将领被授予大将军头衔,连满洲八旗兵都要听从他的指挥。 这个人就是岳飞二十一世孙岳钟琪,他的真实经历比任何演义都更具戏剧性。 岳钟琪出生在成都的武将世家,父亲岳升龙官至四川提督,从小接触兵书战策,他对军事的兴趣远超科举功名。 1709年,岳钟琪以候补知府身份步入仕途,但两年后边关战事频繁,他主动请求改任武职,被派往四川松潘镇担任中军游击。 准噶尔部突袭西藏,攻占拉萨,岳钟琪临危受命,率领数百精兵作为先遣部队向理塘、巴塘进发。 他采取军事打击与政治招抚相结合的策略,先是设计擒杀叛军首领,击溃三千敌军,随后乘胜招降巴塘叛军头目,沿途藏族部落纷纷归顺。 岳钟琪挑选几十名懂藏语的士兵装扮成藏兵,夜袭守桥敌军,一举拿下关键要道。 随后清军直逼拉萨,准噶尔势力被彻底驱逐,这场战役让岳钟琪功加十等,年纪轻轻就升任四川提督,成为清朝最年轻的封疆大吏之一。 雍正元年,青海蒙古首领罗卜藏丹津集结十余万兵马叛乱,西北局势危急。 雍正帝命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岳钟琪为征西副将军,发动大规模平叛。 岳钟琪亲率数千精锐从松潘出发,一路招抚顺从者,剿灭抵抗者。 次年二月,他被授予“奋威将军”称号,率五千精兵对罗卜藏丹津发动突袭。 黎明时分,清军突袭叛军大营,罗卜藏丹津仓皇逃走,其母亲和妹妹都被俘获。 岳钟琪乘胜追击,一昼夜奔袭几百里,仅用十几天就收复青海全境,创下清代平叛战争速战速决的典范。 年羹尧倒台后,岳钟琪于雍正三年接任川陕总督,加兵部尚书衔,执掌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军政大权,被封为三等威信公。 然而位高权重也招来猜忌,雍正六年,文人曾静派学生张熙前来游说岳钟琪反清复明,声称他是岳飞后代,不应为清廷效命。 岳钟琪设计诱捕二人并向朝廷告发,雍正表面上嘉奖他的忠心,内心却已生疑虑。 岳钟琪被任命为宁远大将军,率军征讨准噶尔部,但因部将贻误战机,加上他本人用兵谨慎,被政敌弹劾“误国负恩”。 岳钟琪被削职夺官,判处斩监候,一位功勋卓著的名将转眼成为阶下囚,在死牢里一关就是数年。 乾隆即位后,岳钟琪获释回到成都金堂县闲居,这段乡居生活虽然宁静,但他内心始终关注边疆动态。 转机出现在乾隆十三年,大小金川叛乱,清军屡战屡败,朝廷束手无策。 已经62岁的岳钟琪被重新起用为四川提督,尽管曾遭受雍正不公对待,他仍以国事为重毅然出征。 岳钟琪到前线后改变强攻策略,转而切断敌军粮道,他利用与土司莎罗奔的旧交情,只带说十几名骑兵深入敌营劝降。 莎罗奔见年过花甲的岳钟琪有如此胆略,心悦诚服归顺,金川之乱很快平息。 这场战役再次证明了岳钟琪的军事才能和个人魅力,乾隆帝对他更加器重,称赞他是“三朝武臣巨擘”。 后来重庆陈琨组织邪教暴动,地方无力控制,岳钟琪带病出征,很快平定叛乱。 但在凯旋途中,他病逝于资州,乾隆帝闻讯悲痛,赐谥号“襄勤”,追念他为国征战五十余年的功绩。 岳钟琪作为岳飞后代效忠清廷,他被一些人批评为背叛民族,他生于清朝统治已稳固的时代,出仕清廷是当时读书人的正常选择。 他抵御准噶尔侵略,平定分裂势力,客观上维护了国家统一和边疆安定。 岳钟琪的传奇经历提醒我们,评判历史人物应该放在具体历史环境中,看他的实际作为对国家和人民的影响。 他守护边疆五十年,无论个人际遇如何变化,始终没有放弃职责,这份担当值得尊重。 网友热评: “岳钟琪的经历简直比电视剧还精彩,从权倾朝野到锒铛入狱,再到62岁重新挂帅,一辈子都在“逆袭”。” “这不就是古代版‘莫欺少年穷’?雍正不用他,乾隆立马捡漏,结果直接躺赢!” “说他是汉奸的,难道要他在清朝搞反清复明?那时候清朝都成立快100年了!” “可他确实帮清朝巩固了疆土,从结果看是功臣。” “比起血缘,他对百姓安定和国家统一的贡献更值得被记住。” “放现在就是草根逆袭成CEO,还得管着全公司关系户!” “年羹尧倒台后他能稳住权力,被诬陷谋反还能自证清白,这政治智慧绝了。” “乾隆这是把老爷子当‘灭火器’用啊,专治各种不服!” “多少人60岁就躺平了,他还能带兵翻山越岭,身体素质吊打现代年轻人。” 如果把他放到现代职场,你觉得他能混到什么地位?是稳坐高管还是被“内斗”出局?来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信源: 《清史稿·岳钟琪传》 《清实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