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键登记投诚祖国”App在台湾火了! 台当局破大防,国台办回应! 一款连服务器都没有的虚拟App,愣是把台湾民进党当局搅得鸡犬不宁。 近日,“归家”App的截图在台湾社交平台刷屏,“一键登记投诚祖国”的功能设计配上五星红旗背景,让绿营政客集体跳脚,这场看似荒诞的网络风波,藏着两岸关系中最真实的民意密码与政治困局。 从流传的截图能看到,这款虚拟App的设计充满生活化巧思,首页“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字样格外醒目,“一键投诚”“举报台独”“台军动向上传”等功能模块清晰明了。 甚至自带积分系统,推荐他人注册能换鸡蛋,上传有效信息可兑大米,累计到一定积分还能换电子产品。 没有官方推广,没有实体开发,仅靠网友自发转发,网传登记人数就突破13万,台北、新北、高雄等主要城市的登记数据更是频频被台媒引用,成了政论节目热议的焦点。 最先“破防”的是台北市议员颜若芳,11月5日她公开痛批这款App是“统战工具”,要求安全部门立刻下架并追查开发者。 绿营立委王定宇紧随其后,在立法院质询时直言登记者“愚蠢到叛台”,声称App是“钓取个人信息的陷阱”。 更极端的声音来自岛内部分激进媒体,竟公开呼吁“战争状态下击杀登记用户”,这番言论刚一出就引发舆论反噬,不少台湾网民怒斥其“突破人性底线”。 面对台当局的激烈反应,国台办发言人张晗在11月5日的例行记者会上给出了明确回应。 她表示“归家”App只是网友的个人创意,既没有实体开发也未上架任何平台,其引发的热议本质上反映了两岸同胞期盼团圆的共同心愿。 张晗直指民进党当局草木皆兵,用“认知作战”的帽子上纲上线,无非是想制造台海紧张,转移自身施政无能的矛盾。这番回应点透了事件核心,也让台当局的过度反应显得更加苍白。 大家可能会疑惑,一个连代码都没写完的虚拟产品,怎么就值得执政当局如此大动干戈?答案藏在民进党对统派声音的长期压制里。 这些年,岛内统派人士的遭遇早已不是秘密,2019年,主持人黄智贤因在海峡两岸论坛上喊出“我是中国人,要把台湾带回家”,回到台湾后就被当局逼迫停播主持多年的《夜问打权》,甚至家人也被裹挟着公开与她切割。 2025年1月,统派人士庞建国留下“不公不义的台湾,我生不如死”的遗言后跳楼自杀,以死谏的方式控诉民进党当局的“绿色恐怖”。 对真实统派声音的残酷打压,让他们对这种民间自发的统一表达格外敏感,毕竟虚拟App背后的民意,比任何实体对抗都更让他们恐惧。 值得关注的是,这场风波里的“情绪型数据”传播,比App本身更有穿透力。 网传的13万登记人数没有官方核实,甚至不同台媒报道的数字都有出入,但这并不影响数据的传播力。 大陆网友借着这个由头展开二次创作,“投了么”“统一通”等调侃性名称层出不穷,相关创意视频在短视频平台的播放量超5000万次。 台湾网友则自发编制“积分兑换攻略”,讨论“怎样才能换到真实福利”,这种全民参与的玩梗,本质上是用娱乐化方式表达对统一的认同。 数据真假早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成了两岸民众传递心声的载体,让“统一”从宏大政治话题变成了可感知的生活谈资。 台当局的追查行动最终没能掀起波澜,安全部门查了半个多月,既没找到所谓的“开发者”,也没发现App的服务器痕迹,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陆委会后期的表态也从“严厉打击”变成“未发现上架痕迹”,这种态度转变,恰恰暴露了他们应对民间舆论的制度短板。 面对真实民意表达,除了扣帽子和威胁,根本拿不出有效的应对办法。 其实类似的民间共鸣早有先例,前几年“坐着高铁去台北”的民谣在两岸刷屏,歌词里的团圆期盼戳中了无数人的心。 去年有台湾网友在社交平台发起“两岸美食交换”活动,大陆网友晒出热干面,台湾网友分享蚵仔煎,互动量突破百万。 这些自发的民间互动,和“归家”App的传播逻辑如出一辙,它们没有政治口号的生硬,却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搭建起两岸沟通的桥梁。 民进党当局或许能压制统派声音,能追查虚拟App的传播痕迹,却挡不住两岸民众对团圆的向往。 这场没有服务器的网络风暴,早已给出最明确的答案:统一是民心所向,任何试图分裂的努力,在真实民意面前都只是徒劳。 信息:“一键登记投诚祖国”App在台湾爆火!国台办回应 2025-11-06 16:18·中国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