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才刚上任没几天,屁股还没来得及焐热,就碰到了

理大国迷雾 2025-11-08 12:14:15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才刚上任没几天,屁股还没来得及焐热,就碰到了让她头疼的“熊出没”难题。 这不,连英国政府都忍不住对赴日游客发出了“小心熊”的旅行警告。咱们印象里常在深山老林活动的熊,如今在日本却成了街头巷尾的“常客”。 从群马县热闹街区的超市,到岩手县的温泉旅馆,再到京都岚山的著名景区,甚至居民家门口,都成了熊频繁光顾的地方。 有当地居民早上出门倒垃圾、遛狗,都可能和熊打个照面,吓得不少人现在出门前都得先猛敲一阵铁门,听听外面有没有动静,才敢小心翼翼探出头来。 看看数据就明白了。从今年4月到10月底,日本已有12人因熊袭击而丧生。这个数字听起来可能不算惊天动地,但它已经比以往年份的最高纪录翻了一倍,创下了自2006年有统计以来的历史新高。 受伤人数更是超过百人。光是10月份一个月,就有78人遭遇熊袭而伤亡。秋田县成了重灾区,当地知事铃木健太直言,当地政府的应对能力已经达到极限,相关部门陷入“绝望”状态,不得不向中央求援。 更让人不安的是,今年的熊害还出现了一个危险的新趋势。7月份,岩手县发生一起熊闯入民宅袭击80多岁女性的事件,现场发现了明显的吃人痕迹。 专家判断,这是“从一开始就以吃人为目的”的攻击行为,这样的案例在日本过去130年的记录中都极为罕见。专家担忧,如果熊通过反复接触人类而“记住人的味道”,吃人行为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这背后是一连串自然和社会问题的交织。首先,熊的日子也不好过。今年日本橡果等坚果类食物大幅减产高达60%,熊们为了填饱肚子,不得不扩大活动范围,冒险进入人类生活区寻找食物。空腹状态下的熊,攻击性会提升3到5倍。 其次,日本农村地区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和减少问题,导致大量农田和山林被废弃,森林与人类居住区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熊的活动范围自然就扩大了。 加上日本过去推行保护政策,部分地区的熊群数量确实有所增长。几方面因素叠加,人熊相遇的几率就大大增加了。 面对来势汹汹的熊,日本政府也是想尽了办法。11月5日,防卫省正式向熊害严重的秋田县派遣了自卫队。 不过自卫队员的任务主要是设置捕熊陷阱、运送猎人和装备、处理熊尸体等后勤支援工作,他们并不携带枪械,也不能直接捕杀熊。因为根据日本《自卫队法》,熊害并不符合动用武器的条件。 更硬核的措施在11月6日出台。日本警察厅宣布,将修改规定,允许防暴警察使用步枪射杀在城市地区构成威胁的熊。预计从11月13日起,就会在岩手县和秋田县部署配有步枪的防暴警察行动队。 这些警察在行动前还会接受当地猎人的培训,了解熊的习性。此外,日本政府还修订了野生动物保护与狩猎管理相关法律,自9月1日起放宽了在人口密集区猎杀熊的规定。日本环境大臣也表示,将基于科学数据加强熊的种群控制措施。 熊患之下,日本民众的日常生活也受到了影响。有的学校因为熊出没而被迫停课,连邮件投递服务在一些地区也暂停了。民众对防熊用品的需求急剧上升,一款模拟大型犬叫声的驱熊装置,日销量从以往的10个猛增到70-80个,还供不应求。 那么,万一真的和熊不期而遇,该怎么办?中国驻札幌总领馆以及专家们都给出了建议:尽量避免在熊活动活跃的清晨和黄昏时段进入偏僻地区。如果必须前往,最好结伴而行,随身携带防熊铃和防熊喷雾。 发现熊的脚印、粪便等活动痕迹,要立即折返,不要逗留。如果突然正面遭遇熊,千万不要转身逃跑,这容易引发熊的追逐本能。应该保持冷静,面向熊缓慢后退。 如果熊发动攻击,秋田大学的研究给出了一个实用的方法:面朝下趴在地上,用手护住头部和颈部。他们的研究发现,在70名被熊袭击的伤者中,7名采取这种姿势的人都没有受重伤。因为熊在袭击时常采用站立姿势,保护好头颈和面部至关重要。 我国驻札幌、大阪等地的总领馆以及驻日本大使馆也都多次发布提醒,呼吁在日中国同胞和游客密切关注“熊出没”信息,提高警惕,加强防范,确保人身安全。 看来,高市早苗首相的这道“熊出没”难题,不仅仅是对政府管理能力的考验,也成了在日民众和游客不得不面对的新生活“知识点”。这场人熊之间的“地盘争夺战”,短期内恐怕还难以落下帷幕。

0 阅读:274

猜你喜欢

理大国迷雾

理大国迷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