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宰客这条道路走不通了,比亚迪整治阿三这招太狠了!年前印度买了1000辆电动大

访云漫说 2025-11-08 15:48:19

印度宰客这条道路走不通了,比亚迪整治阿三这招太狠了!年前印度买了1000辆电动大巴,先交了50%订金拿到车壳子,后来又咬牙交了20%钱才发了电池。 结果电池装好车后却还是不能用,一问才知道车被远程锁死了! 比亚迪这种分步交付的做法,其实挺务实的。先是预付款换来车体部分,这些部件运到印度后,当地团队可以检查,但缺少电池就没法测试动力系统。 接着,等追加款项后,比亚迪再把电池发过去,这样一步步推进,确保每阶段的钱都收到了。比方说,如果分成四批,每批的尾款没结清,电池就不会跟车一起走。 这不光是简单拆分货物,还体现了比亚迪在供应链上的控制力。电池作为电动车的核心,单独管理能有效卡住进度,避免整车交付后款项出问题。 印度采购方一开始可能没想到这一层,觉得比亚迪太谨慎了,但从商业角度看,这能减少不确定性。毕竟,电动大巴不是小物件,涉及大额资金和物流,任何环节卡壳都麻烦。 比亚迪有勇气这么操作,靠的是自己在新能源领域的积累和技术实力。作为全球电动巴士的头部玩家,比亚迪已经在印度运营了好几年,交付的车辆超过两千台,覆盖多个城市,市场占有率不低。 他们的电池技术可靠,在高温环境下表现稳定,适合印度那种气候多变的条件。而且,比亚迪的交付速度快,供应链成熟,短期内印度很难找到其他供应商能匹配得上。 印度的新能源公交车普及率还低,才1%左右,急需可靠的产品来更新老旧车队。这就给了比亚迪谈判的筹码,不用太担心订单丢掉。 加上比亚迪在全球布局广,东南亚和欧洲都有基地,印度市场虽然重要,但不是唯一选择。所以,他们能坚持原则,不轻易让步。 印度市场做生意,总有些地方让人费心。拖款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少外资企业遇到过合同签好后,尾款迟迟不到位的麻烦。政策变化也快,本土企业有时会得到更多倾斜,导致外资觉得不公平。 清关流程慢,基础设施跟不上,电力供应不稳,这些都抬高了运营成本。工厂产能利用率往往不高,影响效率。维权渠道也不顺畅,纠纷处理时间长,成功率低。 比方说,有些企业被要求补税或罚款,金额巨大,处理起来耗时耗力。这些因素加一起,让很多公司对大单子格外小心。 印度想吸引外资发展新能源,但这些隐形障碍有时会让合作卡住。比亚迪的付款要求,其实也是对这些风险的回应,不是针对谁,而是基于经验的自保。 相比之下,东南亚市场就顺畅多了。那边付款一般准时,政策稳定,不会突然变卦。清关速度快,电力和交通配套好,制造业能高效运转。 比亚迪在泰国和印尼的合作,从小订单起步,逐步扩大到建厂和全产业链,没遇到太多刁难。当地政府注重共赢,给的优惠透明,吸引企业长期投资。 结果,比亚迪在那儿能专注产品优化和服务,而不是纠结于收款。市场环境不一样,策略自然调整:在信任高的地方柔和点,在风险大的地方严谨点。 这也说明,商业合作的关键在于稳定预期,大家都按规矩来,生意才能长久。 比亚迪这次的做法,或许会影响更多企业的出海策略。用技术和管理手段护住权益,能让交易更平衡。核心部件分开交付,不光防拖款,还能确保质量把控。 全球贸易越来越复杂,企业得学会自保,同时推动规则完善。印度市场潜力大,但如果环境改善,合作会更多。 比亚迪的经验,给其他公司参考:面对不确定性,提前规划好支付环节,能减少麻烦。长远看,这类事件可能促使买方更注重信用,卖方更注重风控,大家都从中学习。 生意本就是互相适应,找到平衡点,就能往前走。

0 阅读:91

猜你喜欢

访云漫说

访云漫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