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很多人都认为香港之所以能回归,是因为租期到了,但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如果英

沈言论世界 2025-11-09 13:32:29

咱们很多人都认为香港之所以能回归,是因为租期到了,但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如果英国真这么讲理,当年就不会拿着大炮逼着大清割地赔款了。而且香港实际上是分3块,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其中只有新界是租的,剩下2块是永久割让的,英国完全可以耍无赖。 很多人没注意到,香港其实不是一整块地,而是由三部分拼起来的。香港岛,是1842年《南京条约》的“战利品”;九龙半岛南部,是1860年《北京条约》的后续;至于新界,那是1898年英国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来的,租期99年。   也就是说,真正“有租期”的,只有新界。按照这个逻辑,1997年到期的,只是新界那一块。   英国完全可以说,我就把新界还你,香港岛和九龙南部我继续占着。说狠一点,要是英国真想赖账,事情根本不会这么顺利。   可最后,香港是完整地回来了。一块都没少。这背后,是很多人不知道的博弈与智慧。   19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刚拉开,国家在经济上急需稳定的国际环境。与此同时,英国面临的局势也不轻松。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英国经济下滑,国内压力巨大,维持海外殖民地的成本越来越高。   而且,香港此时已经发展成亚洲金融中心之一,英国虽然表面控制香港,但真正对香港经济的影响力,早就不如从前。   更关键的是,香港的未来不仅关系到英国的海外利益,更关系到中国的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   中国当时的立场非常明确: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主权问题不容谈判。这一点在1982年邓公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会谈时就已经定调。   撒切尔夫人曾试图以“中英联合管理”来延续英国在香港的影响力,但邓公的态度极为坚决:主权问题没有商量的余地。   如果谈不拢,中国可以在1997年后直接收回香港,根本不需要英国点头。这种坚定的姿态,让英国意识到,继续死撑下去只会两败俱伤。   于是,英国不得不从现实出发,接受了谈判的现实。1984年,中英正式签署《中英联合声明》,明确1997年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同时中国承诺在“一国两制”框架下,香港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五十年不变。   这份声明,不只是一个外交文件,更是中国在国际法框架下,成功收回失地的典范。   说白了,香港之所以能完整回归,不是因为英国大发慈悲,而是因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强。   而英国,即使心里再不甘,也必须面对现实。与其在新界租期届满后仅归还部分地区,保留另外两块引发纷争,不如将香港整体交还。如此,可换取未来数十年香港的经济利益,亦能稳固外界对其投资环境的信心。英国人是精明的,他们明白,香港的繁荣,离不开与中国的合作。   而另一个常被忽略的关键点,是新界对香港整体发展的重要性。新界不仅面积最大,而且是香港城市扩张的主要方向。   回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人口呈迅猛增长态势。彼时,土地资源稀缺、堪称“寸土寸金”的香港岛与九龙,已然难以契合城市蓬勃发展之需求。   于是,香港政府大力开发新界,一座座卫星城市拔地而起。到了八十年代,新界已经成为香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果英国真的只归还新界,那香港就像被砍掉了半条命。英国自己也明白,这样的结果只会让香港陷入混乱,对谁都没好处。   所以从操作层面讲,把香港三块地分开管理,根本行不通。英国不是没想过耍赖,但现实让他们不得不低头。   更重要的是,中国在香港问题上的坚决态度,已经让英国看清楚,拖延和博弈只会让自己在谈判中处于更被动的位置。   主权归属问题,从来不是算术题,而是态度问题。中国的态度在那摆着,香港的主权不容侵犯,这种硬气,不是靠嘴说出来的,是靠国家整体实力支撑出来的。   香港的完整回归,也绝不仅仅是一个“租期到期”的简单问题。这是中国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外交智慧、民族意志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场没有硝烟的较量,中国赢得漂亮。不仅收回了土地,更赢得了尊严。在这背后,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对国家统一的执着,是国家政策背后的深思熟虑与战略眼光。   所以,当我们今天回看1997年那一刻的激动,不该只是停留在“租期到了”的表面理解。   那只是一个节点,真正的转折点,是中国敢于亮剑、善于谈判、坚持原则的底气与实力。   是这份底气,让英国没办法再玩“条约游戏”;也是这份实力,让香港的未来真正回到了国家的掌控中。 素材来源: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丨香港回归:开辟实现祖国统一的新途径 2021-03-18 12:29·环球网

0 阅读:2
沈言论世界

沈言论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