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真的让人看不懂了!明明自己能干的事,偏偏要交给台积电来干,还是在自己地盘上帮

修竹崽史册 2025-11-09 13:36:40

这下真的让人看不懂了!明明自己能干的事,偏偏要交给台积电来干,还是在自己地盘上帮他赚钱,亏空也补了,市场也抢了,真是自己掏钱砸自己!   中国是全球最大芯片消费市场,一年进口额三千多亿美元,自给率却长期徘徊在两成左右。   政策红利砸下去,大基金三期几千亿人民币重点投设备材料,国产光刻机、刻蚀机这些卡脖子环节总算有了起色,可真正能吃到肉的还是台积电。   南京厂虽说只占台积电全球产能百分之三,主要供应汽车电子、工控芯片,可这百分之三的利润率高得吓人,远超中芯国际成熟制程的毛利空间。   中芯国际拼死拼活把14纳米良率拉到九成,7纳米产能月月爬坡,到头来客户一算账,还是觉得台积电的3纳米更稳当,订单自然流向那边。   自己家孩子辛辛苦苦考到八十分,邻居孩子九十分直接卷走奖学金,这逻辑谁看了不窝火?   台积电在中国大陆赚得盆满钵满,每年光税费就交十来亿人民币,员工培训、技术溢出全算中国买单。   可一到关键时刻,美国商务部一纸禁令,台积电立马停供7纳米及以下AI芯片给大陆客户,理由冠冕堂皇,说是遵守出口管制。   这等于中国市场养大的现金奶牛,转头就听美国指挥反咬一口,安世半导体那事儿也一样,荷兰政府一干预,晶圆供应说断就断,中国企业只能干瞪眼,商务部虽说豁免部分出口,可全局供应链动荡,谁来买单?还不是本土企业生产节奏被打乱,成本飙升。   有人说,台积电先进制程领先三代,没办法只能靠他过渡,可细想经不起推敲。   中芯国际没EUV光刻机,就用DUV多重曝光硬上5纳米,成本高五十个百分点,良率低,可这是在制裁夹缝里杀出的血路。   2025年第四季度,7纳米产能预计能冲到三四十万片每月,5纳米也能挤出七八千片,这不是纸上谈兵,是实打实跑通产线。   国产替代不是喊口号,海思、紫光展锐这些设计公司已经开始把新品往中芯国际节点导入,汽车级芯片、服务器CPU逐步验证通过。   台积电南京厂再牛,也不敢公开接大陆AI大单,美国盯着呢,稍有风吹草动就得停摆。   相反,中芯国际虽说单片成本贵,可供应链全在本土掌控,地缘风险几乎为零,这才是长远安全感。   中国手里握着全球八成以上中重稀土,芯片制造离不开钐钆这些元素,商务部一出手,出口许可制度落地,台积电南京厂原材料立刻面临断供压力,生产稳定性大打折扣。 这张牌本该早打,却总在台积电扩产最顺风的时候才动用,等于给对手留足了囤货窗口。   政策节奏把握不住,市场份额就一点点被蚕食,台积电在中国大陆营收占比稳定在百分之十一到十三,主要靠手机和加密芯片,这些领域国产设计公司崛起后,完全可以把订单拉回中芯国际、华虹这些本土代工厂。   可现实是,系统厂商为了保险起见,宁可多付溢价也要台积电的“国际认证”,这不就是自己给自己设门槛?   我觉得,真正该干的事是把“国产优先”落到实处,政府采购、重点工程、国有企业芯片选型,明确比例要求中芯国际、华虹份额,不能再让“国际兼容”当挡箭牌。   金融层面,半导体基金、专项债券得向本土代工倾斜,而不是雨露均沾,企业层面,设计公司下单给台积电可以,但必须同步验证中芯国际同节点产线,双保险才能倒逼本土良率提升。   台积电南京厂设备豁免年底到期,正是卡位窗口,借机把汽车电子、工控这些中高端订单导流到上海、合肥新产线,既保供应链安全,又能快速拉升中芯国际现金流,进入良性循环。   你觉得呢?

0 阅读:0
修竹崽史册

修竹崽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