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唯一的“儿子”,却隐瞒真实身份40多年,直到总理去世后才被人知晓,更不可思

哈皮的高高 2025-11-09 22:21:00

周总理唯一的“儿子”,却隐瞒真实身份40多年,直到总理去世后才被人知晓,更不可思议的是,父子两人一生仅见过一次面,那么此人真的是周总理的儿子吗?他又为何要隐瞒身份? 王戍1922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普通家庭,父亲王贶甫是当地老师,祖母周桂珍和周恩来有家族亲缘。周恩来是王戍的表伯,这种血缘联系从王戍小时候就存在。他在绍兴长大,上小学和初中时,国家正面临抗日战争,学校教育受影响,王戍通过报刊了解外面世界,对革命产生兴趣。1939年他17岁,在初中读书,学校有时组织纪念活动,他参与其中,接触到更多国家大事。这段经历让他对周恩来这样的革命者产生敬佩。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王戍考上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那时大学教育恢复,他专注学习机械设计和制造知识,参与实验室实践,掌握专业技能。1949年上海解放,王戍响应号召,加入南下服务团,去福建开展工作。先在福州市政府做行政协调,后来转到教育岗位。1950年代初,他进入福建高级工业学校教书,该校后来改名福建机电学校,王戍从讲师做起,一步步到教研室主任,负责机械专业教学和学生指导。他编写教材,带学生实习,培养出两千多名技术人才,国家教育部给他先进工作者称号。 王戍在福建扎根工作五十年,从没离开基层岗位。退休后,他还住在学校集体宿舍,生活简单,骑旧自行车出行,坚持低调作风。2020年他去世时,享年98岁,子女按他的遗愿处理后事,把周恩来题写的条幅、用秃的粉笔头和教龄四十年奖章放进骨灰盒。这一生,王戍从绍兴少年到福建教师,始终在普通岗位贡献力量。 王戍不是周恩来的亲生儿子,而是义子。这层关系源于1939年的一次祭祖。周恩来那时从新四军驻地回桂林,途中到绍兴祭祖,借机和乡亲谈抗战形势。王戍随父亲王贶甫参加,他对周恩来早有仰慕,在活动后提出想加入新四军。周恩来见他年轻,劝他留在学校学科学文化。周恩来夫妇无子女,就提出认王戍为干儿子,王戍和父亲同意,两人就这样结下义亲关系。周恩来当场题字“乘长风破万里浪!——致王戍,恩来”,作为勉励。 从那以后,两人再没见面。周恩来忙于抗日和革命工作,后来寄给王戍一张穿军装的照片,背面写“慕向表侄义儿存念 周恩来 廿八·四·五”。王戍多次写信汇报学习,周恩来不直接回,通过王贶甫转达意见,不想让王戍觉得有特殊待遇。在通信中,周恩来用“伯伯”或“老友”称呼,不署“父亲”,就是为了避免影响王戍正常生活。王戍也遵守约定,在工作和生活中从不提这层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王戍在基层岗位坚持,不借关系求职或升迁。周恩来也没对别人说起,以免王戍被特殊对待。两人就这样保持距离,王戍隐瞒身份近四十年。周恩来1976年1月8日去世,王戍还是没公开。直到1978年,中央在中南海保管室整理遗物,发现王戍的信和题词,工作人员查证后确认身份。这件事才传开,王戍的“儿子”身份曝光。

0 阅读:0
哈皮的高高

哈皮的高高

拖拖拉拉会变成拖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