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破天荒发 60 亿人民币债,为啥不借美元?有什么影响? 印尼最近干了件让国际金融圈眼前一亮的事。它公开发行了一笔 60 亿元人民币的离岸债券,期限还不短,是长期品种。 这可不是小事 —— 这是印尼历史上第一次发行人民币计价的 “点心债”,更是东南亚主权国家里头一个吃螃蟹的,敢公开搞长期线的离岸人民币债券。 放在以前,新兴市场国家发债,美元几乎是唯一选择。毕竟美元是全球硬通货,不愁没人买。 可印尼这回偏要反着来,放着美元不用,转头借人民币。这操作看着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背后全是印尼精打细算后的务实选择。 先说说美元债这东西,看着香,实则藏着不少暗坑。这些年美联储动不动就加息,美元利率一路走高。新兴市场国家发美元债,平均利率大多在 3% 到 5% 之间,有的甚至更高。 印尼之前也欠了不少美元债,截至 2023 年底,它的外债总额里,美元计价的占比超过 60%。每次美联储加息,印尼的偿债压力就跟着涨,光是利息就得多掏不少钱。 更头疼的是汇率风险。印尼的本币是印尼盾,汇率波动向来不小。如果借美元债,到期得用印尼盾换成美元还。 要是印尼盾贬值,换同样多的美元就得花更多印尼盾,等于平白多了一笔 “汇率税”。 前几年就有不少新兴市场国家栽在这上面,斯里兰卡、阿根廷都是活生生的例子,美元债还不上,最后闹到债务违约,国内经济一塌糊涂。印尼可不想重蹈覆辙。 再看印尼当下的用钱需求,人民币债刚好能对上。大家都知道,雅万高铁是中国帮印尼建的,这条高铁的建设贷款是中国提供的,期限长达 40 年,利率只有 2%。 这笔贷款是人民币计价的,印尼每年都得还一笔人民币利息和本金。 紧接着,印尼又官宣了一笔大单 —— 采购 42 架中国歼 - 10 战斗机,这笔交易也明确能用人民币结算。 一边要持续还人民币贷款,一边要花人民币买战机,印尼手里的人民币需求一下子多了起来。 这时候发行人民币债,刚好能筹集到稳定的人民币资金,直接用来还款和支付采购款。 不用再折腾着把印尼盾换成美元,再换成人民币,省了两道汇兑成本,还规避了汇率波动的风险。这波操作,相当于 “借东墙补东墙”,精准又省事。 对人民币国际化来说,这更是里程碑式的一步。以前人民币债大多是企业发行,主权国家发行的不多,尤其是东南亚的主权国家,发行长期离岸人民币债还是头一回。 这说明人民币在区域内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已经从贸易结算货币,逐渐向主权融资货币迈进。 放到整个区域格局来看,印尼的选择也顺应了 “去美元化” 的大趋势。这些年,美国滥用美元霸权,动不动就冻结其他国家的外汇储备,搞金融制裁。 很多国家都意识到,过度依赖美元风险太大,开始纷纷寻找替代方案。 印尼作为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这次发行人民币债,无疑是给区域 “去美元化” 添了一把火,能让东南亚的金融体系更独立,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从而稳定区域经济。 说到底,国家之间的金融合作,就跟过日子一样,得精打细算,还得找对伙伴。 而这 60 亿人民币债,或许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会有更多国家加入到人民币融资的行列中,全球货币格局也将因此变得更加多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