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瞅这场面——河南女排输了球,场馆外的路却被堵得水泄不通。举着朱婷2号球衣的牌子晃成一片红,喊“朱婷好样的”声浪能掀翻屋顶。哪像败兵?分明是全城在等一位打了硬仗的将军回家。 有人骂她“丢了冠军还摆架子”,可路边大爷举着皱巴巴的报纸,指着照片里她带伤扣球的样子直跺脚:“这姑娘拼到腿软都没跪,咱凭啥骂?”穿校服的小姑娘举着画歪的应援牌,被人群挤得踮脚喊:“朱婷姐姐最厉害!” 比赛结束时我就在场边,看她扶着网喘气,汗顺着下巴滴在地板上,砸出一小片湿痕。对面队员抱着奖杯笑,她却转身给队友鞠躬,声音哑得像含着沙:“是我没拦住最后一球。”那一刻看台上突然爆发出掌声,比赢了还响——谁都瞧见了,她胳膊上缠着的绷带渗出血印,第三局被拦网砸中后背时,疼得脸都白了,却硬是跳起来再扣了个直线。 说她“败兵”的人怕是瞎了眼。场上她扑出去救球时,膝盖在地板上磨出红痕;场下她攥着病历单笑,说“养俩月还能打”。咱老百姓认的哪是输赢?是她摔进沙坑还想着把球救回来的狠劲,是她捂着腰说“再试一次”的犟脾气。 刚才路过巷口,卖煎饼的阿姨念叨:“昨天见朱婷妈来买葱,老太太红着眼说闺女半夜疼得哼唧,却不让告诉外人。”旁边下棋的老头敲着棋盘骂:“那帮说风凉话的,有本事自己上去顶三个赛点试试?” 你看这街头巷尾,穿2号球衣的孩子在追跑,广场舞队改跳加油操,连超市货架上的排球都贴了张纸条:“像朱婷那样拼。”这哪是输了比赛?她早把“英雄”俩字刻进了人心——不是赢球才配当英雄,是明知会输还敢拼到底,明知会疼还不肯退,这股子韧劲儿,比金杯亮堂多了。 咱说句实在的,你要是路过那片欢呼的人群,保准也会跟着喊——不为输赢,就为这姑娘眼里的光,够亮,够烈,够咱们记一辈子。觉得这话在理的,点个赞让我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