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这波操作彻底触怒中方。只因外长瓦德富尔涉台言论含糊其辞 原计划的访华行程被直接取消 后续德国非但不收敛 反而在3天内连踩3条红线 中方精准反击才刚刚开始。 中欧外交圈炸出一则重磅消息——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原计划11月的访华行程被中方直接取消,这一突发情况让不少人始料未及。而更让人关注的是,在行程取消后,德国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在短短3天内连踩3条红线,中方的精准反击也随之升级,这场外交风波一时间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事情的导火索要从瓦德富尔访华前的言论说起,11月上旬,他在公开场合声称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却话锋一转表示“要自行决定实施方式”,对于是否明确反对“台独”始终含糊其辞。 熟悉中国外交原则的人都清楚,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中德等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基础,反对“台独”是这一原则的核心内容,任何模糊表态、变相纵容分裂的行为,中国都绝不会容忍。 正是这种触及底线的言论,让中方毫不犹豫地取消了他的访华安排,这也是中国在主权问题上一贯坚定立场的直接体现。 让人没想到的是,访华行程取消后,德国的一系列操作更显强硬。第一天,德国联邦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通过一项涉台决议,妄议中国内政,声称要“加强与台湾地区的非官方关系”; 第二天,德国经济部宣布将部分中国高科技企业列入“风险清单”,变相限制双方正常的科技合作;第三天,德国国防部又发表声明,称要“关注南海局势”,并计划与区域内国家开展联合军演。这三天连踩三条红线的行为,无疑让中德关系陷入更紧张的氛围。 面对德国的步步紧逼,中方的反制措施精准且有力。除了取消外长访华,中方还宣布暂停中德在新能源领域的两项合作备忘录签署,这两项合作原本涉及光伏、风电等多个关键领域,对德国相关企业来说是不小的损失。 同时,中国海关总署也启动了对德国进口汽车零部件的质量安全复查,虽然这是常规监管措施,但在当前外交语境下,也被外界解读为中方释放的强烈信号。 事实上,中德两国在经贸、科技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中国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23年双边贸易额超过2900亿欧元,德国的汽车、机械制造等产业对中国市场依赖度很高。 不少德国企业负责人都对当前的外交风波表示担忧,认为政治层面的摩擦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德国工商总会主席辛恩就曾公开表示,“与中国脱钩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对话合作才是正确选择”。 在主权问题上,中国向来寸步不让。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准则,任何试图打“台湾牌”、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都只会遭到中方的坚决反制。 目前,德国官方尚未对中方的反制措施作出正式回应,但从各方反应来看,这场外交博弈还远未结束。希望德国能认清形势,及时纠正错误做法,回到遵守一个中国原则的正确轨道上来,否则只会让中德关系受到更大损害。 官方信源: 中国外交部就取消德国外长访华行程答记者问_外交部官网 2023年中德双边贸易额达2900亿欧元_中国商务部 德国工商总会主席辛恩谈中德合作_中国日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