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志愿军排长郭忠田无视上级命令,弃守高地,修筑假阵地,同时还放走美军坦克,没想到却创造了我军至今无人能打破的奇迹。 1950年冬,朝鲜半岛的寒风裹挟着战火掠过鸭绿江,将新中国的边境线染成血色。 当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宣称“鸭绿江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时,他们未曾料到,一支穿着单衣的中国军队将在雪地里写下战争史上的奇迹。 其中,三十八军排长郭忠田率领二排在葛岘岭的阻击战,以零伤亡歼敌215人的战绩,成为这场立国之战中最耀眼的战术样本。 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军第七舰队悍然驶入台湾海峡,远东空军频繁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 朝鲜政府紧急求援,毛泽东主席果断决策: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19日晚,彭德怀元帅率领志愿军悄然跨过鸭绿江,郭忠田所在的第三十八军作为主力部队,肩负着穿插分割的重任踏上战场。 然而志愿军的首战,三十八军却遭遇了“滑铁卢”,在熙川战役中,一一二师师长杨大易偶遇一名朝鲜人民军军官,对方称熙川驻守着美军黑人团。 这个讹传的情报让军长梁兴初下令谨慎推进,等部队抵达时,守敌早已撤离。 11月13日的战评会上,彭德怀拍桌怒斥:“梁兴初,你是打铁出身的虎将?我看是鼠将!三十八军算什么主力?主力个屁!” 这番痛骂像烙铁般刻在全体将士心上,郭忠田攥紧拳头,暗下决心要在下次战役中雪耻。 第二次战役成为三十八军的救赎之战,志愿军采取诱敌深入战术,待美军进入预设战场后,于11月25日黄昏发起总攻。 此战的关键,是抢占三所里、龙源里切断敌军退路,这个“关门”任务被彭德怀亲自交给三十八军。 当侦察发现美军向龙源里逃窜时,113师师长江潮果断下令:由郭忠田带领二排担任尖刀排,务必先敌抢占葛岘岭阻击。 此时的二排刚完成14小时强行军70公里的穿插任务,战士们脚底板布满血泡,却在接到命令后立刻出发。 葛岘岭距三所里不足10公里,却要翻越崖壁、蹚过冰冷的大同江,郭忠田身先士卒,带领战士们披荆斩棘,12小时后终于在11月28日凌晨抵达目的地。 他们来不及休息,郭忠田立刻勘察地形,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放弃看似居高临下的主峰,将主阵地设在北侧公路旁的小山包。 “主峰光秃秃的,就是给敌机当靶子!”郭忠田向疑惑的战士们解释,这个小山包距公路仅50米,陡峭的坡面能阻挡坦克,巨石下的石洞还可作天然掩体。 他同时命令在主峰修建假阵地,用树枝和军帽布置出“守军”假象。 当战士们顶着寒风挖好工事时,东方已泛起鱼肚白,公路尽头传来了坦克的轰鸣声。 8时许,美军车队浩荡而来,先头部队竟是50余辆坦克。战士们攥紧手榴弹请求开火,郭忠田却压下命令:“没有反坦克武器,打坦克就是白白牺牲!”他盯着车队尾部的弹药车和指挥车,那才是敌军的“七寸”。 当坦克全部驶过,满载步兵和物资的车队进入火力网时,郭忠田一声令下:“打!” 重机枪、步枪齐射,手榴弹精准砸向头车和弹药车。瞬间,公路上火光冲天,弹药车殉爆的巨响震得山体发抖。 美军慌乱中向主峰假阵地呼叫支援,100余架次飞机对主峰狂轰滥炸,投下的炸弹将山头削低半米,而真正的主阵地却毫发无损。 郭忠田趁机指挥战士们交替掩护,用缴获的重机枪扫射突围之敌,先后打退3次冲锋。 当下午5时大部队赶到时,公路上横七竖八躺着215具美军尸体,58辆汽车、6门火炮整齐排列在阵地旁,而二排战士无一伤亡。 这个奇迹让彭德怀在嘉奖令中特意点名表扬,更让三十八军彻底洗刷耻辱,该军以伤亡2279人的代价,毙伤俘“联合国军”1.1万余人,成为战役胜负的关键。 12月1日,彭德怀在给三十八军的嘉奖令中,亲笔加上“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三十八军万岁!”的字样,“万岁军”的美名从此传遍全国。 郭忠田排被授予“郭忠田英雄排”称号,郭忠田本人记特等功、获“一级英雄”勋章。 葛岘岭的胜利,不是侥幸的奇迹,而是志愿军战术智慧的缩影。 郭忠田用“隐真示假”“避实击虚”的谋略,在装备悬殊的绝境中创造了战争神话,更见证了一支军队从受挫到涅槃的蜕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