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33岁的孟师傅给某公司干了七个月的活,结果活干完了,对方不给工钱。孟师傅情急之下将这件事发到网上,谁知对方竟然起诉他,说他侵犯了自己的名誉权,要求孟师傅赔偿7万余元。 “你们什么时候把我的尾款结清?”孟师傅语气里带着焦虑,也带着无奈。 孟师傅是一名水电工,七个月前,他接到了一家公司的水电安装工程,活儿量不小,项目也算正规。起初,双方合作还算顺利,孟师傅按计划完成了所有施工任务,材料费、人力费、工时费……所有账目一清二楚。 可事与愿违,活干完了,尾款却迟迟没有到账。 孟师傅多次联系公司负责人,电话、微信、上门询问都没用,得到的回应总是“马上结”、“再等等”,时间一拖再拖,眼看着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家里还有孩子要养、父母要照顾,每天为钱发愁的孟师傅忍不住心里憋屈。 忍无可忍之下,他决定通过网络来曝光这件事。他在社交平台上发帖,讲述自己七个月辛苦干活却拿不到工资的经历,还附上了合同和施工照片,希望借助公众舆论促使公司履行支付义务。 然而,事情的发展出乎孟师傅的意料。不到两周,公司不仅没有支付尾款,还以名誉权受损为由,将孟师傅告上法院,要求赔偿7万余元。更让人无奈的是,公司还将发帖的平台方也一并起诉,称平台允许信息传播,助长了对公司名誉的损害。 孟师傅没想到原本想曝光欠薪行为,竟会被告“侵犯名誉权”。面对法院传票,他心里很忐忑,思考了很久,也尝试寻找律师咨询。他认为,公司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才是真正的问题,而他在网络上讲述自己的遭遇,本意只是希望公众了解事实,没有侮辱、诽谤的意图。 法院在受理案件后,先进行了调解,法官建议双方坐下来协商,希望通过调解解决纠纷,既能避免长期官司,也能减少双方损失。 对此,很多网友表示同情孟师傅,认为这是典型的“拖欠工资”问题,而公司以名誉权反诉,则容易让劳动者处于被动地位。不过也有人提醒,网络发帖虽然可以维权,但措辞需要注意,避免被认为恶意诽谤,否则确实有可能承担名誉侵权的责任。 目前,案件还在调解阶段。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这件事情让人看到劳动者维权的艰难,也提醒每个人,网络维权时需要理性。 信息来源: 大风新闻丨水电工网上发视频讨3万余元工钱 反被欠薪方起诉侵犯名誉索赔7万 文丨小王 编辑丨史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