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炸了! 昨晚的新闻联播大家看没? 新闻联播一如既往,开场就提到了我们今天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根本来源是革命先辈为我们打下的基础,他们用血和汗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你知道不?新闻里说的“血和汗”,可不是喊口号的虚头巴脑!是真真切切、一针一线都浸着疼,一枪一弹都连着命的实在!就说飞夺泸定桥那回,22名勇士踩着光溜溜的铁索往前冲,桥板早被敌人拆得精光,底下是咆哮的大渡河,对面是喷着火的机枪口,铁索被炮火熏得滚烫,抓上去就烫得掉皮,可没人撒手——有战士被子弹打中,从铁索上掉下去,手还死死抠着铁链子,指骨都露出来了,眼睛还盯着对岸的方向! 这些勇士平均年龄不到20岁,跟现在的大学生差不多年纪,可他们肩上扛的不是书包,是整个民族的希望,这股子狠劲,不是天生的,是心里装着“让后人过好日子”的念想! 这里先扒三个硬核知识点,不懂这些,你都不知道“血和汗”有多沉! 第一个是**“党指挥枪”的组织原则**——正是因为革命军队有了党的绝对领导,才让22名勇士拧成一股绳,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知道自己为谁而战,这是他们能突破绝境的核心密码; 第二个是革命牺牲的量化代价——据权威统计,从1921年建党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牺牲的革命烈士超过370万,平均每天牺牲370多人,相当于每天都有一个营的战士倒在冲锋路上; 第三个是群众路线的实践价值——长征路上,贵州老乡把仅有的口粮塞给红军,四川百姓连夜帮着搭浮桥,没有群众的“血和汗”,革命军队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走不出绝境,这是“军民鱼水情”最实在的体现! 你们有没有站在泸定桥上,摸过那些被炮火熏黑、被千万只手磨得发亮的铁索? 那种冰凉又厚重的触感,是不是比任何历史课本都震撼? 我去年去的时候,碰到个老爷爷,他趴在铁索边哭,说他爷爷就是当年的勇士,掉下去的时候才19岁,连张照片都没留下——现在我们能在桥上安稳地走,能对着大渡河拍照说笑,不就是当年那些年轻人用命换的吗? 还有平型关大捷,八路军战士趴在雪地里伏击日军,天寒地冻,很多人手脚冻僵了,开枪时都握不住扳机,可没人动一下,就等着敌人进入包围圈,战后清点,很多战士是冻僵后被炮弹炸牺牲的,眼睛还盯着敌人来的方向! 这哪是“打仗”,这是用命在给后人铺路啊! 你家里有没有革命先辈的故事? 我爷爷当年是担架队的,他说过,淮海战役时,他们推着担架跟着部队跑,白天躲飞机,晚上摸黑走,粮食不够就啃树皮,伤员太多,担架不够用,就用自己的棉袄裹着伤员的伤口,棉袄上的血冻成冰,硬得能立起来,可没人喊苦——因为伤员说“同志,我还能打,别管我,先救能上战场的”! 你看,革命先辈的“汗”,是咬牙坚持的苦汗;“血”,是舍生取义的热血,他们从没想过要什么回报,就想让后人不用再受他们受过的罪,不用再吃他们吃过的苦! 现在有人说“革命故事太老了”,说“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这话多寒心啊! 我们现在能安稳上班下班,能带着孩子逛公园,能在网上刷视频追剧,能在超市里挑挑拣拣买粮食,这些看似平常的日子,都是当年先辈们做梦都想过的生活! 他们当年扛枪打仗,不是为了让我们忘记,是为了让我们珍惜——珍惜手里的饭碗,珍惜身边的安宁,珍惜国家的强大! 那种“为了后人敢拼命”的精神,不是过时了,是我们日子过好了,更不能丢! 革命先辈的血和汗,浇筑的不是冰冷的纪念碑,是我们今天每一分幸福生活的根基。 没有他们的冲锋陷阵,就没有我们的岁月静好;没有他们的舍生取义,就没有我们的国泰民安。 我们不用像他们那样去打仗,但我们该记住他们的苦,传承他们的劲,把这份“血和汗”换来的幸福,过得更有意义,这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用户10xxx23
人民万岁为人民服务伟大领袖毛主席思想千秋万代!
荣亚松
没有血性的民族没有前途!孩子们还是要多些爱国教育,少些王者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