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武帝只杀了10多万青壮年,就导致匈奴一蹶不振了?这是因为汉军有个很“龌龊

文山聊武器 2025-11-16 00:19:58

为什么汉武帝只杀了10多万青壮年,就导致匈奴一蹶不振了?这是因为汉军有个很“龌龊”的战术,那就是选择在每年春天进攻…… 汉武帝刘彻生于公元前156年,是汉景帝第十子,母亲王氏本是民间女子,早年进宫。刘彻小时候封为胶东王,公元前150年立为太子。公元前141年,景帝去世,刘彻在长安登基,当时才16岁。他接手的是文景之治攒下的家底,国库充盈,粮食堆积如山。刘彻推行一系列改革,加强中央权力,设立刺史监督地方官员,还兴办盐铁专营,把这些行业收归官府,赚来的钱直接用来支撑军费开支。他特别注重马政,在长安西边建起大规模马场,鼓励老百姓养马还能免除赋税。短短几年,朝廷就积累了四十万匹战马,这为对匈奴作战提供了基础。刘彻任命卫青和霍去病这些将领,多次组织北伐,改变了汉朝对匈奴的被动局面。 卫青原姓郑,字仲卿,出生在河东平阳。他父亲郑季是小吏,与平阳侯府的卫媼私通生下他。卫青从小当牧童,在侯府做骑奴,长大后靠姐姐卫子夫入宫,才得到刘彻注意,从此改姓卫。公元前129年,卫青第一次领兵从上谷出击匈奴,杀了数百敌人,封为关内侯。之后他连续出征,公元前127年收复河套地区,封长平侯,后来升到大将军。他娶了平阳公主,家族势力很大,门下聚集了不少将领。卫青打仗讲究迂回战术,擅长避开正面硬拼,多次在春天出兵,抓住匈奴弱点。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生于公元前140年,河东平阳人。他母亲卫少儿与县吏霍仲孺私通生子。霍去病从小跟舅舅学武,公元前123年18岁从军,带八百骑兵深入匈奴后方,杀了两千敌人,封冠军侯。公元前121年,他两次出兵河西,杀了数万匈奴人,封骠骑将军。霍去病以快速突袭出名,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追到狼居胥山,杀了七万多敌人,还加拜大司马。他的打法大胆,专攻匈奴要害。 这些人物的经历,直接影响了对匈奴战争的走向。刘彻的改革提供了资源支持,卫青和霍去病的军事才能则执行了具体战役。他们的组合,让汉朝从防御转为进攻,改变了百年格局。 汉军对匈奴的作战,特别强调春天出兵,这针对了游牧民族的生存弱点。草原上冬天特别冷,牲畜冻死不少,春天时候母畜刚产崽,马匹瘦得跑不动,部落分散到处找草吃,没法快速集结军队。汉军就抓住这个空档,避开匈奴主力,直奔后方营地,烧粮草,杀母马和小驹,破坏他们的畜牧基础。公元前127年春天,卫青带三万骑兵从云中郡北上,沿黄河西岸推进,杀了数千匈奴人,俘获牛羊七十万头。匈奴右贤王部只能北迁,汉军还在北地郡建朔方城,控制了河套的肥沃土地。这地方南有黄河灌溉,北接大漠,对匈奴来说是过冬关键,可现在被汉朝钉子一样占住。卫青的部队绕到匈奴身后,袭击分散的部落,牲畜损失让匈奴没法恢复。 公元前121年春天,霍去病领一万轻骑兵从陇西出击河西走廊。那时候草还没长出来,马匹最虚弱。部队奔袭千里,杀了匈奴浑邪王部首领,俘获五个贵族,缴获大量牲畜。匈奴部落没法组织抵抗,汉军专挑母马下手,断了他们的繁殖链。秋天霍去病再打休屠王,匈奴王庭大乱,两万八千人投降。河西走廊就这样落入汉朝手里,匈奴没了这个重要牧场,实力大减。他们的歌谣里都唱着损失惨重,人口和军队维持不下去。 最关键的是公元前119年漠北决战,春天时候卫青和霍去病各带五万骑兵,分两路北上。卫青从定襄出发,遇上单于主力,在风沙里交战,杀了敌人一万九千。单于扔下妻妾逃跑。霍去病从代郡出兵,深入两千多里,追到狼居胥山,杀了七万多匈奴人。汉军总共杀了匈奴青壮年十多万,但更重要的是牲畜损失上百万头。匈奴经济崩溃,游牧范围缩小,没法大规模南侵。汉军这套春天战术,反复用几次,匈奴养马的速度跟不上被杀的速度,人口饥荒频发,部族实力衰退。汉朝还搞屯田制,边境士兵种地养马,粮草供应比匈奴顺畅。盐铁专卖赚的钱,全砸到军费上,支持了这些战役。 这战术虽然有效,但也暴露了汉军的后勤压力。刘彻前期靠文景积累撑着,后期打仗多了,国力消耗大。匈奴被逼远徙漠北,失去了河套和河西的肥沃牧场,整体势力瓦解。 漠北之战后,匈奴分裂成南北两部。单于北迁,丢了南部牧场,部族饥荒越来越多。公元前51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带人归附汉朝,汉宣帝把他们安置在五原等边郡,让他们帮着打北匈奴。北匈奴遭天灾和内乱,公元前36年,汉将陈汤带兵出击,击败了他们的余部,北匈奴只好西迁到中亚,彻底退出漠北地区。匈奴整体没了威胁,中原边境渐渐安定下来。 汉武帝晚年,国力吃不消了。公元前89年,他下轮台诏,拒绝在轮台屯田,承认用兵太猛,百姓负担重,户口减了一半。公元前87年,刘彻在长安病逝,葬在茂陵。卫青公元前106年去世,墓在茂陵东北,形状像庐山。霍去病公元前117年病逝,只有24岁,墓在茂陵东侧,像祁连山。他们的战役,让汉朝借鉴了春天出兵的办法,后来的王朝也学着用。

0 阅读:118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