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3岁的高仓健去世,留下了40亿财产,他没有儿女,将所有财产留给了保姆,而没有给亲妹妹一分,当妹妹去找保姆索要遗产时,保姆坚定地回应:“这是我应得的,跟其他人无关!” 2014 年高仓健葬礼结束次日,他的妹妹就堵在了小田贵家门口。 “我哥的 40 亿遗产凭什么给你?我才是他的亲人!” 妹妹的吼声惊动了邻居。 小田贵扶着门框,脸色平静却坚定:“这是我应得的,跟其他人无关。” 彼时,全日本都在议论这场遗产风波。 大家都好奇,这个当了 17 年保姆的女人,凭什么赢过血缘至亲?1976 年《追捕》上映,他饰演的杜丘成了全亚洲的 “硬汉符号”。 那时他刚凭这部戏拿了日本电影学院奖,却在领奖台上全程没笑。 后台采访时,他望着窗外说:“要是智惠美能看到就好了。” 江利智惠美 —— 他的妻子,那时已和他离婚五年,独自承受流产的伤痛。 高仓健的事业从不是一帆风顺,早年跑龙套时,他睡过剧场后台。 25 岁才靠《电光空手道》崭露头角,却因戏路单一被批 “只会装酷”。 直到遇见导演佐藤纯弥,拍《追捕》时,他把对婚姻的遗憾揉进角色。 杜丘的隐忍与孤独,其实是他现实的写照 —— 婚后三年,他没说过一句 “抱歉”。 妻子流产那天,他正在拍淋雨戏,回来只说了句 “戏拍得很顺利”。 1982 年江利智惠美去世,高仓健推掉了所有片约,搬到墓地附近住。 那年他 51 岁,正是演员的黄金期,却选择用孤独偿还遗憾。 邻居常看到他凌晨去墓地,手里拎着江利喜欢的樱花饼,站着就是一上午。 后来他复出拍《铁道员》,戏里父亲对女儿的愧疚,全是他对亡妻的心里话。 这部戏让他再夺影帝,领奖时他哽咽:“这份奖,献给我生命里最重要的人。” 1996 年,高仓健 65 岁,拍完《萤火虫》后决定息影。 经朋友介绍,小田贵成了他的保姆,那时她刚离婚,也曾是个小演员。 第一次见面,高仓健指着墙上的《铁道员》海报问:“你觉得这戏里,我演得怎么样?” 小田贵没说客套话:“您眼里的难过,不像演的。” 这句话让高仓健愣了很久,这是江利去世后,第一次有人读懂他的眼神。 小田贵照顾他的日子里,常听他聊拍戏的事。 他说拍《远山的呼唤》时,为了演好农民,跟着当地人学插秧,晒脱一层皮。 也说过最遗憾的是,没带江利去看自己拍的外景地,那些地方都很美。 有次小田贵收拾书房,发现一叠没寄出去的信,全是写给江利的。 高仓健看到后,没让她扔,只说:“这些话,以后我自己跟她说。” 2013 年,高仓健的身体越来越差,连翻旧海报都要小田贵帮忙。 有天他把一份养女认证书放在桌上:“我没儿女,以后你就是我的家人。” 小田贵看着证书上的名字,想起高仓健说过的话:“血缘不是家人,陪伴才是。” 他还跟小田贵交代遗愿:“我走后,把所有东西都清掉,别让外人看到。” 包括他的奖杯、剧本,还有那些没寄出去的信,都要一并处理。 2014 年高仓健去世,遗嘱公布,40 亿遗产全归小田贵。 他妹妹找上门时,小田贵正整理着高仓健的影帝奖杯,准备送去博物馆。 “这些都是他用血汗换来的,我不能让它们被当成八卦谈资。” 小田贵说。 后来她拆豪宅、撒骨灰,都是按高仓健的遗愿,却被骂 “贪财狠心”。 她没辩解,只是把高仓健的剧本和信,捐给了日本电影档案馆。 2017 年,小田贵出版《高仓健,我的爱》,真相才被人知道。 书里收录了高仓健的日记,其中一页写着:“小田贵像一道光,照亮了我的晚年。” 现在的她,住在乡下小房子里,每天整理高仓健的电影资料。 “高仓健纪念图书馆” 里,循环播放着他的电影,墙上挂着他的名言:“演员的使命,是传递真诚。” 每年樱花盛开时,她会去海边,带着高仓健的海报,跟大海说:“先生,您的故事,大家都记得。” 高仓健的妹妹后来也去过图书馆,看着哥哥的海报,终于说了句:“他选对了人。” 信源:高仓健养女继承40亿日元全额遗产——人民网 高仓健——百度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