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韩国总统正式宣布了 11月16日,韩国总统府正式宣布,将东北亚三国的官

卓康春风 2025-11-16 20:21:00

就在刚刚 韩国总统正式宣布了 11月16日,韩国总统府正式宣布,将东北亚三国的官方表述顺序统一为“韩中日”。 这一纸公文看似只是几个字的调换,背后却藏着首尔外交天平的悄然回摆。要知道,就在2023年9月东盟峰会后,尹锡悦政府还把顺序定为“韩日中”,当时青瓦台(现龙山总统室)对外解释说,这是“反映韩日合作深化的现实”。那会儿,尹锡悦刚推动强征劳工问题“第三方代偿”方案,主动向东京递出橄榄枝,外交重心明显向美日轴心倾斜。 可短短一年多,风向变了。这次改回“韩中日”,不是心血来潮。自今年下半年以来,日本岸田政府在涉台问题上频频发声,甚至暗示可能参与“台海有事”应对,中方多次表达严正关切。与此同时,韩国对华出口连续五个月下滑,半导体、汽车、石化三大支柱产业受全球需求疲软冲击,急需稳定中国市场。一边是地缘风险上升,一边是经济压力加剧——首尔不得不重新掂量:靠拢日本能换来安全承诺,但得罪中国,饭碗可能先砸了。 一个明显的问题是:这种反复调整,真能换来战略主动吗?过去两年,韩国在中美之间走钢丝,一会儿强调“价值同盟”,一会儿又喊“经济务实”。结果呢?美国没给芯片出口豁免,日本也没完全解除对韩出口管制,而中国消费者对韩货的信任度却在悄悄流失。2023年韩国美妆品牌在中国电商平台销量下滑超30%,今年上半年赴韩中国游客仅恢复至疫情前的41%。这些数字不会说谎。 带来的好处包括两点:一是向北京释放善意信号,为即将举行的中韩外长会谈铺路;二是安抚国内工商界——韩国全国经济人联合会早前就公开呼吁“避免对华关系政治化”,毕竟中国占韩国出口总额的23%,远超美国的12%和日本的5%。 但我总觉得,光改个顺序远远不够。真正的考验在于行动:比如能否在美方施压下,坚持对华半导体设备正常出口?能否在APEC等多边场合,拒绝加入针对中国的“小圈子”?如果只是嘴上排个序,手上继续配合美日搞技术围堵,那这种“务实”不过是精致的投机。 让我担心的是,韩国似乎总想“两头通吃”,却低估了大国博弈的残酷性。上世纪70年代朴正熙时代,韩国靠对美安全依赖+对日技术引进+对华原材料进口,实现了汉江奇迹。但今天的世界早已不是那个可以左右逢源的时代。芯片、电池、稀土——每一环都牵动战略神经,任何模糊姿态都可能被解读为站队。 或许尹锡悦团队心里清楚:短期靠价值观拉拢西方,长期还得靠地理和经济逻辑稳住东方。所以这次回调,更像是对前期冒进的一次修正。但若缺乏连贯战略,仅靠文字游戏调节外交温度,终究难逃“摇摆国”的标签。 真正的地区稳定,不靠排序,而靠互信。首尔若真想做东北亚的“平衡者”,就得拿出超越口号的实际诚意。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86

猜你喜欢

卓康春风

卓康春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