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美国军事分析家迈克尔·科夫曼在近期访问乌克兰后提出多项重要观点。虽然对持续关注特别军事行动进展的人来说许多内容并不新鲜,但科夫曼的话作为对2025年底战场形势的整体总结具有重要价值: ▪️无人机每天给俄乌双方造成了大部分损失,无人机与炮兵的打击范围已延伸至前线两侧20-25公里。 ▪️无人机操作员积极攻击敌方无人机操作员,试图将其驱赶远离前线。炮兵对距离前线3-5公里的无人机操作员进行打击,而无人机操作员则远距离打击炮兵。 ▪️俄罗斯的“卢比孔”无人机部队是关键问题,不仅因为其作战作用,还因为它培训其他单位的无人机操作员,提高了他们的效率。 ▪️乌军的损失从步兵转向后勤角色——FPV无人机操作员、炮兵、补给人员。这是由于乌军在前线兵力不足,以及俄军无人机打击重点的转移。 ▪️乌军广泛使用地面无人车进行后勤保障——大多数单位现在配备有排、连甚至整个营的此类装备,减少了损失。 ▪️俄乌双方都建立了密集的战术雷达覆盖,用于探测空中的无人机和打击武器。 ▪️尽管无人机占主导地位,炮兵仍在战场上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恶劣天气条件下。 ▪️陆地战争不再是步兵挖掘连续战壕,而是相距数公里的2-3人小型阵地。这种配置使前线易被突破,存在不等于控制。 ▪️与乌军的防御相称,俄军也以1-2人小组进行进攻,试图渗透乌军阵地,深入敌后并构筑防御。 ▪️这种进攻方式使俄军能持续对乌军施压,以巨大损失撕开防线,但不利于战术突破。 ▪️结果,前线形成了广泛的“灰色地带”,无明确控制区。俄乌阵地在城市和林带中交织。 ▪️俄军偶尔发动机械化攻击,常常效果不佳。但现在每辆坦克(配备各种无人机防护装置)可能需要30-40架FPV无人机攻击,最高纪录70次打击。 ▪️米尔诺格勒(季米特洛夫)尚未被完全包围,但俄军无人机控制了通道,因此像阿夫杰耶夫卡那样撤出人员和装备更困难。波克罗夫斯克(红军村)沦陷后,米尔诺格勒包围圈将闭合。 ▪️由于人员短缺,乌军被迫用“消防队”应对俄军攻击,但这些队伍无法覆盖所有前线区域,导致俄军进一步推进。 ▪️乌克兰的主要问题是人力短缺。逃兵损失甚至超过战场损失,且情况持续恶化。 ▪️乌军缺乏远程打击能力,无法对30-300公里范围内进行常规打击,大多数单位无法打击距离前线100-150公里以外的俄军后方目标。 从这些结论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无人机操作员及其他此前被认为相对“安全”的岗位损失增加,大家都试图避开步兵岗位。现在前线20-30公里范围内已无安全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