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距离乌克兰的首都基辅其实很近了,特别是在拿下红军城之后,这个距离缩小了更多。其实俄罗斯完全可以一劳永逸打到基辅,可是俄罗斯没有这样做。 俄罗斯自开战以来,其实始终没有把“占领整个乌克兰”作为明确目标,早期虽然曾打到基辅郊区,但很快又主动撤出,转而把重心放在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这四个东部州。 这些地方不仅有大量讲俄语的居民,还控制着重要工业和能源资源,从去年开始,敖德萨这个名字也频繁出现在俄罗斯媒体和军事调度的关注里。 如果把敖德萨拿下,乌克兰就完全失去了出海口,成了一个真正的内陆国家,这对俄罗斯来说是战略上的一大胜利。 相比之下,打基辅看起来更像是一种象征性的胜利,政治意义大于实际价值。 把首都打下来当然有冲击力,但问题是代价也大,一旦俄军真打到基辅市区,战争形态就完全变了。 北约国家很可能借机加大介入,哪怕不直接派兵,也会在东欧边境制造更大紧张局势,甚至可能在波罗的海、黑海搞出新的摩擦热点。 俄罗斯现在并不想把整个欧洲战场全面点燃,因为长期消耗对它自己也不利。 从军事角度讲,在乌克兰东部逐步推进,打持久战,逐步蚕食,是一种更稳妥的打法。 尤其是红军城这种地理位置关键的节点,一旦拿下,俄罗斯可以进一步巩固对卢甘斯克和哈尔科夫之间走廊的掌控。 这个区域一旦被彻底控制,乌军在东线的反攻能力就会被大大削弱,也会迫使乌克兰在南线投入更多兵力,造成资源分散。 对俄罗斯来说,这样的布局比一次性冲击基辅更具长远战略价值。 再说得直接点,俄罗斯现在更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边界,而不是一个被彻底占领的国家。 如果把乌东四州和敖德萨牢牢掌控住,再加上克里米亚,俄罗斯就能在自己的西南边境形成一个天然的缓冲带。 这种布局既能防止北约势力进一步东扩,也能让俄罗斯在地缘政治上站得更稳。 相比之下,全面控制乌克兰全国,不但要面对持续不断的抵抗,还会带来巨大的政治包袱,完全不划算。 从乌克兰的角度看,现在他们最担心的其实也不是基辅被打,而是南部和东部的大片土地被逐步“实控”。 一旦俄军在这些地方建立起稳固防线,乌克兰就很难再翻盘,即使西方继续提供武器,战略空间也会越来越小。 而且战线拉得越长,乌克兰国内的资源压力就越大,民众的战争疲劳感也会不断上升, 这种状态下,俄罗斯就可以用有限的兵力,逼迫乌克兰在谈判桌上让步。 还有一个被很多人忽略的细节是,俄罗斯虽然没有大规模进攻基辅,但一直在通过远程打击摧毁基辅的基础设施。 从能源到交通,从指挥系统到信息网络,每一次精准打击都在削弱乌克兰的国家运行能力。 这种打法虽然不像地面战那么直观,但效果却是实实在在的,基辅虽然没被攻占,但早已不是战争前那个完整有序的城市。 这种“软削弱”配合东南战场的稳步推进,才是俄罗斯目前真正的战略套路。 总的来看,俄罗斯是在用一种“慢火炖”的方式推进战争,不急着一口吃下基辅,而是一步步把乌克兰变成一个无法靠近俄罗斯边境、也无法独立运转的国家。 这种战略虽然过程缓慢,但胜在稳妥,谁都知道,一旦真正占领基辅,战争性质就会变质,国际社会的反应也会更加激烈,甚至可能引发周边国家的连锁反应。 俄罗斯不想看到自己被全面围堵,所以宁愿选择用时间换空间,步步为营,把乌克兰边缘化。 拿下红军城只是表象,真正的目的,是从地理、经济和政治上,把乌克兰“切割”成一个失去战略意义的国家。 这比轰轰烈烈打到首都更符合俄罗斯目前的利益考量,俄军离基辅并不远,但他们现在更看重的是,把自己和北约之间,隔出一个足够厚的安全缓冲区,对于俄罗斯来说,这才是真正值得投入的战术方向。 参考资料:央视新闻《俄称控制一定居点 乌军称打击俄炼油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