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美国传来消息! 2025年11月16日,美国政府道德办公室披露一份财务报告,从8月底到10月初,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美国总统特朗普进行了超过175笔交易,购入了至少8200万美元的公司债券和市政债券。(财联社) 这组数字看着就让人咋舌,平均下来一天要完成五六笔交易,作为一国总统,本该忙着处理国家大事,却在金融市场上如此“活跃”,难免让人浮想联翩。更关键的是,报告里只标注了“至少8200万美元”,按照美国政府道德办公室的披露规则,实际金额可能远超这个数,最高甚至能冲到3.37亿美元,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这些债券的投资方向藏着更大的门道。公司债券里,既有英特尔、博通、高通这类芯片巨头,也有Meta这样的科技公司,还有高盛、摩根大通等华尔街大行。巧的是,这些行业全是特朗普政府政策的直接受益者——他推动放松金融监管,让银行赚得盆满钵满;下令政府收购英特尔股份,转头自己就购入该公司债券,这种“政策铺路、资本跟投”的操作,很难让人相信只是巧合。 市政债券的选择同样耐人寻味。这些由州、县、学区发行的债券,主要用于修建学校、医院、机场等公共项目,最大的优势是投资收益能豁免联邦和地方所得税。特朗普买的市政债券覆盖了得克萨斯州、佛罗里达州等数十个地区,既稳赚不赔,又能通过这种方式与地方政府建立隐性关联,不得不说算盘打得相当精。 更讽刺的是,美国自1978年通过《政府道德法》后,历任总统都会设立盲目信托,或者把投资限制在多元共同基金里,就是为了避免利益冲突。可特朗普偏不按常理出牌,嘴上说商业资产交给子女信托管理,投资由第三方机构操作,但实际交易却精准踩中自己推动的政策风口。前脚要求司法部调查摩根大通,后脚就买入这家银行的债券,这种“一边施压一边投资”的操作,把权力和资本的捆绑玩得明明白白。 要知道,特朗普本身就是商界大佬,2024年的财务报告显示他个人资产至少16亿美元,仅加密货币、高尔夫地产等业务就赚了6亿多。如今身居总统高位,手握政策制定权,却依然在资本市场频繁操作,相当于既当“裁判”又当“球员”。他的每一项政策调整,都可能让自己的投资组合大幅增值,这种潜在的利益输送风险,已经引发了外界的广泛质疑。 美国总统的身份本该意味着责任和约束,而不是利用公权力为个人财富铺路。特朗普的这些交易,看似符合披露要求,实则钻了规则的空子,打破了历任总统坚守的道德底线。当权力可以如此直白地为资本服务,受损的终究是普通民众对政府的信任。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