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医院走廊的视频时,我着实愕然。乌泱乌泱的人群围着一位白大褂医生,唾沫星子伴着粗俗辱骂纷飞,起因不过是被扒出的私人感情纠葛——裤腰带那点私事,竟成了全民声讨的靶心。 我没参与评论区的站队,并非清高,而是觉得这场面满是荒诞。网上的“道德卫士”们义愤填膺,敲着键盘喊打喊杀,仿佛医生辜负的是自己家亲戚,动辄要求吊销执照、钉上道德十字架,恨不能让人身败名裂。 说白了,这不过是一群闲人的狂欢。现实里,多少人连自家鸡毛蒜皮都捋不顺:孩子功课鸡飞狗跳,夫妻冷战互不相让,房贷车贷压得喘不过气。可一到网上,他们便有了指点江山的底气,把别人的私生活当谈资,用批判他人填补自己生活的空虚,靠指责别人获取廉价优越感。 评判医生,本该聚焦核心:他是否收红包、滥用职权?是否违背医德、耽误诊疗?穿上白大褂能否救死扶伤,这才是职业价值的关键。至于私生活,只要不触犯法律、不伤害无辜,便该是关起门的私事。谁的人生没有隐秘角落,真要掰开揉碎,又有谁能自诩绝对清白? 医生也是普通人,有七情六欲,会犯错。我们可以不认同他的私人选择,但没必要赶尽杀绝。职场归职场,私域归私域,用私生活瑕疵否定全部价值,本身就是越界与偏执。 与其盯着别人的隐私狂欢,不如把精力放回自己的生活。关照身边人、理顺自家事,远比当网络“道德警察”有意义。毕竟,没人有资格站在上帝视角审判他人,不触碰底线的私人生活,理应被尊重,而非被围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