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爱国将领杨虎城的女儿杨拯陆在筹备婚礼期间离奇失踪,几日后,她的尸体出现在冰雪之中,全身泥渍,满身伤痕,就连手指也被僵硬的插入泥土之中,人们还发现她怀里似乎死死地护着一个东西…… “婚礼先推迟吧,组织上需要地质勘探队员完成三塘湖盆地最后的普查任务!” 那天,杨拯陆带领队员张广智一大早就出发了,他们的脚步踏过砾石,测量、记录、绘图,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作为一名毕业于西北大学石油地质系的专业人才,她深知这片土地下可能蕴藏着国家急需的石油资源。 因此,尽管风沙扑面,尽管条件艰苦,这个年轻的女孩从未退缩。她身上流淌着父亲杨虎城将军的血液,更继承了那份对祖国深沉的爱与责任。 到了下午,天空突然变脸。暴雨夹杂着冰雹猛烈砸向大地,很快就转为漫天飞舞的大雪,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瞬间笼罩了整个盆地。杨拯陆和队友顶着狂风暴雪,艰难地向驻地方向前进。可单薄的勘探服根本无法抵挡这突如其来的寒流,他们的手脚很快冻得麻木,每迈出一步都需要巨大的毅力。 风雪中,杨拯陆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她将最新绘制的地质图纸紧紧揣在怀中,用自己的体温保护这些珍贵的数据。这些图纸不仅仅是纸上的线条和符号,更是国家能源未来的希望,是无数勘探队员心血和生命的结晶。 随着体温不断流失,他们的步伐越来越慢。队友张广智先倒下了,杨拯陆用尽力气搀扶他继续前行。在茫茫雪原上,两个年轻的身影相互扶持,与死神进行着顽强的抗争。最终,极度的寒冷和体力透支让杨拯陆也不支倒地。 第二天,当搜救队员找到他们时,看到的就是令人心碎的一幕:杨拯陆俯卧在雪地中,双臂前伸,十指深深嵌入冻土,怀中紧紧护着那份完整的地质资料。她的身体已经冻僵,但却保持着一个守护的姿势,仿佛要用最后的力量保护这些比生命更珍贵的数据。 杨拯陆的牺牲不是偶然,而是那个时代无数建设者奉献精神的缩影。作为杨虎城将军的女儿,她本可以选择更加安逸的生活,但她却毅然走向最艰苦的西北边疆。 在大学毕业后,她主动要求到新疆工作,坚持要到野外勘探第一线。在准噶尔大戈壁,她与队员们同甘共苦,每天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夏季40多度的高温,冬季刺骨的寒风,都没有动摇她的决心。 而她怀中的那些地质资料,后来为新疆油田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宝贵依据,成为她生命最好的延续。 如今,在三塘湖盆地,有一个含油地质构造被命名为“拯陆背斜”,以此来永远铭记着这位英勇的女勘探队员。她的铜像屹立在这片她曾经奋斗过的土地上,目光依然坚定地望着远方。 最后,杨拯陆守护的不仅是几张图纸,更是一个时代建设者对祖国的赤子之心。她的故事恰恰说明了,有些价值高于生命,有些坚守超越时空,这就是信仰的力量,这就是一代人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精神财富。 信源:李忠良.《拯陆背斜——杨拯陆烈士生平纪实》.《中国石油报》.1983年第12期. 文│一阳 编辑│南风意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