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航空制造业巨头空客发布公告称,未来二十年中东这片天空得要超过四千架新飞机才能满足当地需求! 这样一算,平均每年要新增200多架,单通道飞机2380架,宽体大飞机1700架,后者的比例在全球都算得上“天花板”。 空客这次给出的数字,已经比十年前的2460架大幅上调,中东航空市场的扩张速度,连全球老牌制造商都得重新估算。 中东位于欧亚非三大洲交汇点,天然就是全球航空网络的“十字路口”,从迪拜、卡塔尔、阿布扎比这些机场出发,8至12小时航程范围内,覆盖欧洲、亚洲、非洲大部分主要城市。 中东航司抓住了这个枢纽优势,发展国际中转航线,成为全球远程航线运营的领头羊。 空客的预测背后,是中东国家不断加码的航空战略,以沙特为例,2023年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28亿人次,同比增长15%,货运量也猛增了34%。 沙特“2030愿景”直接把目标定在2030年年客运量3.3亿人次,这意味着接下来几年机场、航空公司、航线网络将迎来一轮大扩容。 沙特航空刚与空客签下史上最大订单,105架新飞机直接提上日程,利雅得航空也订购了72架波音787-9,阿联酋同样不甘示弱,已经签订了187份开放天空协议,为航空业铺平全球化道路。 中东航空市场的盈利能力同样全球领先,卡塔尔航空、阿联酋航空、阿提哈德航空三大巨头,依靠宽体机远程航线和高端服务,单班收益比短途航线高出不少。 中国国内航空旅客量超过美国只是时间问题,全球经济重心东移,中东作为连接亚欧非的航空枢纽地位也在同步提升。 中东航空业的爆发,除了地缘优势,政策推动同样关键。以沙特为首的中东国家高举多元化发展大旗,大力投资航空、旅游、物流等非石油产业。 沙特“2030愿景”明确提出,航空业要成为国家经济转型的新引擎。机场扩建、航线开拓、航空公司重组都在加速进行。 吉达、利雅得等机场利用率已经逼近100%,新航站楼和跑道建设提速,未来几年机场容量和服务质量都将迎来升级。 朝觐经济同样助推了中东航空市场的快速成长。沙特每年接待上百万国际朝觐者,这对机场、航司、地面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旅游和商务客流的持续增长,使中东航司有底气大手笔购置宽体和高端机型,以阿联酋航空为例,目前拥有全球最大的波音777和空客A380机队,成为跨洲长途航线的佼佼者。 从产业链的角度看,4080架飞机的订单背后,是庞大的经济机遇,未来20年,航空业相关岗位将大幅增加,带动制造、维修、培训、餐饮、地面服务等上下游行业繁荣。 但市场机遇的背后,也有不少隐忧,中东航空客运量年均增长4.4%,意味着碳排放也会水涨船高。 当前,中东主要航司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领域的应用还有限,大规模推广仍需时间。航空业要想达成碳中和目标,必须加快新技术和新能源的落地。 值得关注的是,中东航空市场的扩张,正倒逼全球航空制造业和服务商加快创新,空客A350等新一代宽体机,主打节能高效、座舱舒适,正契合中东航司对远程航线和高端体验的需求。 单通道机型A320系列则覆盖了区域和短途市场,通用性强,降低了航司的机组培训和运营成本。波音同样高调布局787、777X等新产品,和空客争夺中东这块“航空蛋糕”。 中东航空业的崛起,还会带动区域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沙特、阿联酋等国试图用航空和物流产业,摆脱对石油出口的依赖。 未来,随着更多国际航司把中东作为中转枢纽,相关产业如酒店、旅游、会展、贸易也会同步受益。中东国家在全球航空版图上的话语权,将进一步提升。 全球航空业的竞争格局,也因为中东市场的强势崛起发生改变,过去,北美和欧洲航司在国际远程航线占据主导。 如今中东航司凭借地理和政策“双重红利”,在亚欧非航线上不断扩张,阿联酋航空等巨头通过“中枢辐射式”航线网络,把迪拜、阿布扎比等机场打造成国际旅客的必经之地。 不过,产业升级的路上,基础设施压力也不容忽视。中东机场扩建、空管系统升级、地面服务提升都需要巨额投入。 对全球旅客来说,更多航线、更高效率、更低票价都指日可待,对中东国家而言,航空业就是他们迈向多元化、全球化的“黄金翅膀”,有望把石油红利转化为长期的国际影响力。 总体来看,中东航空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4080架新飞机的背后,是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国际竞争和环境挑战的多重叠加。 未来二十年,这片沙漠蓝天或许将成为全球航空业最炙手可热的风口,空客和波音的对决,全球旅客的流动,产业链的迭代升级,都将在这里上演一场大戏。 中东航空的加速度,不仅仅关乎一片天空,更影响着全球交通和经济的未来走向。 参考信源: 空客预计未来20年中东地区将需要交付4080架客机,其中包括2380架单通道飞机和1700架宽体客机。 财联社2025年11月1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