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到期直接丢?4类农民要警惕,这坑别踩!早看少亏一大笔 “俺家的地承包到期了,咋说不能续包了?这往后一家子靠啥吃饭啊?”前几天回老家,邻居王大叔蹲在田埂上愁眉不展,手里攥着皱巴巴的承包合同,眼眶都红了。 原来王大叔家的耕地之前转租给别人种果树,合同里没写清楚用途变更的事,到期后村里说不符合延包条件,直接收回了一部分。这事儿在村里炸开了锅,不少农户才慌了神:原来不是所有土地承包到期都能顺顺利利延包,这4类情况要是踩中,真可能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 其实土地承包延包这事,国家一直是保障农民权益的,但为啥有的农户会被拒?关键不是政策严,是很多人没注意合同细节和土地使用规矩,踩了“隐形红线”还不知道。今天就用大白话给大伙儿捋清楚,哪些情况会影响延包,早知道早规避,别等到期了才后悔。 第一类是擅自改土地用途,把耕地“改头换面”的。咱们农民都知道,耕地是用来种庄稼的,可有些农户觉得种粮食不赚钱,偷偷把耕地改成宅基地盖房子,或者挖个鱼塘养鱼,甚至租给别人建厂房、堆杂物。去年邻村就有户人家,把自家两亩承包地挖成了养虾池,到期续包时被村里驳回,理由是土地性质已经变了,不符合耕地保护要求。这里要提醒大伙儿,承包地的用途是白纸黑字写在合同里的,不是自己的地想咋用就咋用,哪怕是临时改变用途,只要没经过村里和相关部门同意,到期基本没法延包,严重的还可能被罚款。 第二类是长期闲置土地,让耕地“荒着睡大觉”的。现在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家里的地没人种,一荒就是好几年,杂草长得比人还高。有人觉得“我不种也不让别人种,反正地是我的”,可实际上,土地承包合同里明确要求“不得闲置抛荒”,连续两年以上不耕种的,村里有权收回重新分配。去年我们村就处理了三户这样的情况,都是外出多年没管地,到期后村里直接把地分给了愿意耕种的农户。毕竟土地是宝贵资源,不能白白浪费,真没时间种的话,不如流转给别人,既能赚点租金,也能保住承包权。 第三类是私下转包转让,没走正规手续的。有些农户外出打工没时间种地,就私下把地转给亲戚朋友,或者承包给外人,既没跟村里报备,也没变更合同。等到期续包时,问题就来了:村里不认私下转让的协议,原承包人可能因为没实际耕种被拒,接手的人也没法享受延包政策。前阵子邻村就有这样的纠纷,老张把地私下转给堂弟种了五年,到期后村里按规定收回,堂弟没地种,老张也没法续包,俩人情分都闹僵了。所以转包转让一定要走正规流程,跟村里报备,变更合同手续,这样才能保障自己的权益。 第四类是违反承包合同约定,屡教不改的。承包土地时签的合同,不只是一张纸,里面的条款都是要严格遵守的,比如不能破坏土地地貌、不能污染土壤、要按时缴纳相关费用等。有些农户觉得合同签了就万事大吉,随意在地里埋垃圾,或者用超标农药化肥,导致土壤污染;还有的长期拖欠相关费用,村里多次提醒都不改正。这种情况下,到期后村里有权拒绝延包,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提前收回土地。毕竟土地是咱们的“饭碗”,得好好爱护,遵守合同约定既是义务,也是保住土地的关键。 可能有人会说,“我家的地一直好好种着,这些问题都没有,是不是就一定能延包?”其实只要遵守政策和合同约定,绝大多数农户都能顺利延包,国家也一直强调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但上面说的这4类情况,都是现实中常见的“踩坑点”,很多农户因为一时疏忽,就丢了来之不易的承包权,实在可惜。 土地是农民的根,是一家人的生计所在,承包到期能不能延包,直接关系到切身利益。与其等到期了慌手慌脚,不如现在就自查一下:自家的地有没有改用途?是不是长期闲置?转包转让有没有走手续?合同约定有没有遵守?有问题及时整改,没问题也多留意政策变化,这样才能稳稳保住自己的土地。 最后想问大伙儿,你们村里有没有遇到过土地到期不能延包的情况?都是因为什么原因?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看法,咱们一起交流避坑,守住自己的“饭碗田”!农村土地承包 农村人土地纠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