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总统正式宣布了 11月16日,韩国总统府正式对外宣布,将东北亚三国的官方表述顺序统一规范为“韩中日”。 韩国总统府青瓦台丢出一颗“精致”的外交烟雾弹:以后不叫“韩日中”,改口“韩中日”。短短三个字的顺序一换,立马在国际舆论场掀起一股小旋风。 不少韩国网友直接在社交平台刷起了“终于改回来了”的话题。他们觉得这事儿早该办,上届政府非要拧着来,纯属给自己找不痛快。 青瓦台发言人在接受采访时说得挺委婉,他表示这个调整是跟着韩国社会的使用习惯走的,“韩中日”本来就是老百姓用得最多的说法,统一之后能避免不少没必要的争议。这话听着是讲语言习惯,明眼人都知道没这么简单。 这事儿得往前倒腾两年。前总统尹锡悦在任的时候,韩国政府突然就把老祖宗传下来的“韩中日”改成了“韩日中”。当时总统府的说法很直接,就是要突出韩日之间“更紧密的合作”。那会儿尹锡悦政府一门心思跟着美国跑,和日本凑得特别近,连历史问题都敢松口,改个称呼不过是配套动作之一。 可这套操作让韩国自己吃了不少亏,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去年两国贸易额比韩日贸易额多出整整三成。尹锡悦政府偏着日本的那套外交,让不少韩国企业丢了中国订单。 现在李在明政府刚上台就改回老称呼,说白了就是拨乱反正。总统府里有官员私下说得更实在,外交的关键是平衡,前政府搞意识形态外交,把天平完全压向日本,本身就跑偏了。把顺序改回来,才是回到正确的轨道上。 这个小小的调整,其实是给中国递了个友好信号。韩联社直接点破,这就是李在明政府务实外交的体现,核心就是要改善对华关系。毕竟光靠美国和日本,撑不起韩国经济的半边天。韩国的半导体、化妆品、汽车三大支柱产业,哪一个都离不开中国市场。 日本那边的反应就有点微妙了,共同社特意发了篇报道,字里行间都透着不自在,却没敢说硬话。他们清楚,现在的韩国不再是尹锡悦当政时的“小跟班”,李在明政府要的是平衡,不是选边站。真把韩国惹急了,受损的是日本的汽车和电子产品出口。 还有更有意思的细节,韩国政府这次没搞大张旗鼓的仪式,就通过总统府官员接受电话采访的方式公布了消息。这种低调处理的方式,既传递了外交态度,又没把事情闹得太僵,给足了美日面子。 有韩国外交专家分析,这个称呼变化只是开始。接下来韩方很可能会主动邀请中国开展高层互访,还会在经贸合作上放出更多利好。毕竟上届政府的教训摆在那儿,靠押宝某一方搞外交,最终只会砸了自己的脚。 对普通老百姓来说,称呼顺序改不改好像没多大影响。但在外交场上,这三个字的分量重着呢。它藏着一个国家的战略考量,也映着三国关系的冷暖变化。韩国把“中”字挪回前面,本质上是认清了现实——在东北亚这片地界上,和中国搞好关系,才是最实在的选择。 后续就看日本怎么接招,还有中韩之间能不能借着这股势头,把之前的合作障碍再扫掉一些。这个小小的称呼调整,说不定会成为东北亚关系缓和的一个新起点。 来源:鲁中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