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才是最大捕鱼船?一位从事了大半辈子海上捕捞作业的渔民表示:辽宁舰每次回港都会带回来几十吨海鲜,宁可全部销毁也不给战士们加个餐,这是为什么? 藤壶这玩意儿,远看像贝壳,近看像小火山,在海边长大的朋友可能都见过,可别被它那副“人畜无害”的模样骗了,它是海洋里出了名的“寄生虫”,专爱往船底、礁石上粘,连航母这种“钢铁巨兽”都逃不过它的“魔爪”。 它分泌的胶水,黏性比502还强,能穿透航母的防锈漆,直接“啃”进船体,这防锈漆里可都是铜、锌这些重金属,本来是用来防生物附着的,结果全成了藤壶肚子里的“毒药”。 更吓人的是,航母满世界跑,从核污染海域到工业废水排放区,从热带暖流到寒带冷水,藤壶就像个“海绵吸毒器”,把海水里的放射性物质、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全吸进肚子里。 日本福岛核事故后,靠近日本的藤壶就被检测出放射性超标;某些工业区附近的藤壶,体内重金属含量能超标几十倍。 这样的“海鲜”,要是让战士们吃了,轻则拉肚子、重金属中毒,重则可能引发癌症、基因突变,这哪是吃饭,简直是“服毒”! 每次辽宁舰回港维护,清理藤壶都是个“大工程”,几十个工人穿着防护服,拿着高压水枪和特制刮刀,在干船坞里一干就是一周,他们得先把船底的水排干,再像“刮鱼鳞”一样,把藤壶一层层刮下来。 可这活儿比刮鱼鳞难多了,藤壶粘得死,刮的时候得小心别刮伤船体;刮下来的藤壶混着防锈漆碎片、海洋细菌和油污,又臭又脏,处理起来比核废料还麻烦。 美国海军更“土豪”,为了清理藤壶,专门花几百万美元研发了水下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像“海底清道夫”一样,用机械臂撕藤壶,可效率还是不如人工,有些藤壶粘得太牢,机器人根本撕不动。 更头疼的是,被清理下来的藤壶不能随便扔,得先检测放射性、重金属含量,再分类处理:有污染的得送去专门机构焚烧,没污染的得深埋地下,防止二次污染。 要是真把这些藤壶当食材,光检测费就够买一船新鲜海鲜了,更别说运输、加工时还会二次污染,这买卖,谁干谁亏! 藤壶的危害,可不止是“毒”,它还是个“生态杀手”,所到之处,本地物种往往遭殃。 2023年,澳大利亚一艘货船因为藤壶太多,船底阻力增大,航速下降,被迫在港口停了一周清理,耽误了交货期,赔了一大笔钱;日本海域曾经因为外来藤壶入侵,本地贝类全灭绝了,渔民哭都没地方哭。 辽宁舰跑遍全球,船底的藤壶可能带着几百种外来物种,有些是细菌,有些是藻类,有些是小贝类,这些“外来客”要是被扔进港口,就像往生态系统里扔了颗“定时炸弹”:它们可能没有天敌,繁殖速度又快,很快就能把本地物种挤垮,破坏整个生态平衡。 更可怕的是,有些藤壶还会堵塞航道设施,比如码头的水泵、船闸的阀门,甚至能缠住潜水员的装备,引发安全事故,所以各国海军都把藤壶当“头号敌人”,清理后要么烧了,要么埋了,确保它“死得彻底”。 销毁藤壶可不是浪费,这是科技智慧的体现,现在海军用上了新防污漆,里面加了特殊成分,能让藤壶“敬而远之”。 还研发了超声波驱离技术,用高频声波把藤壶“震”跑,让它们没法附着,这些新技术一用,藤壶附着量少了60%以上,航母维护成本也降了不少。 被清理下来的藤壶也没被“白清理”,科学家发现,这货浑身是宝:壳里钙含量高达40%,能提炼钙粉做建材、药;它分泌的酸性东西,能当工业清洁剂原料,去油污、除锈效果特别好;就连它体内的某些酶,都能用来开发生物农药、医药。 这场“人藤大战”里,人类从被动挨打到主动利用,把海洋垃圾变成了资源,算是扳回了一局。 说实话,刚开始听说航母带回“海鲜”却不能吃,我也觉得可惜,这得浪费多少好东西啊!可了解完才发现,这哪是海鲜,分明是“毒药”加“定时炸弹”!重金属、核污染、外来物种…… 随便一个都能把人吓够呛,海军这么谨慎是对的,战士们的健康和海洋生态的安全,可比几顿海鲜重要多了。 更让我佩服的是,人类连藤壶这种“小麻烦”都不放过,硬是把它从敌人变成了资源,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奶奶说的“废物利用”,旧衣服能改抹布,废瓶子能卖钱,没想到航母上的“垃圾”也能玩出这么多花样。 不过话说回来,要是哪天科技真发达了,能彻底解决藤壶问题,让航母船底干干净净,说不定战士们还真能吃上航母“捕捞”的海鲜!

小乙哥
一会有毒,一会又是宝。就像小编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