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旅行社胆子也太肥了!国家都明确提醒"避免前往日本"了,三大航空公司也都开放免费退改签了,这家旅行社居然还敢顶风作案,搞什么低价日本游! 最近这段时间,关于赴日旅游的消息大家应该都听说了,国家相关部门早就明确发了提醒,说近期要避免前往日本,原因很实在,日本领导人发表了涉台的挑衅言论,把两国人员交流的氛围搞得很糟,去了之后人身安全实在没保障。 消息一出,国航、东航、南航这三大航空公司立马就跟进了,连夜出台了免费退改政策,只要是涉及日本航线的客票,符合条件的都能全额退、免费改,生怕大家受损失。 可就在这么个节骨眼上,偏偏有家旅行社敢顶风作案,到处吆喝着搞低价日本游,简直是胆子大到没边了。 究其原因,还是这群人实在“输不起”!外交部提醒刚出来三天,上海、北京的旅行社就有超过六成的日本团队游泡汤,这可不是小数目。对大旅行社来说,家底厚能扛住,但对那些小旅行社而言,前期砸出去的成本全是硬骨头——日本当地的酒店预订金、地接社的预付款、景点的团体票钱,根本收不回来! 于是他们就开始钻政策的空子,本着“与其坐等着把本儿赔光,不如赌一把”的想法,搞低价游拉点人填坑,就算赚得少,好歹能回点血,这种“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让他们把风险当成了空气。 当然,敢赌的底气还来自于“低价”背后藏着的暴利生意经,早有老底子摆在那,国内有家大型旅行社光在日本一年拿的回扣就有3亿日元,这还没算导游的灰色收入。 现在日元汇率跌到了近34年最低,这种利润空间更被放大了——就拿LVSpeedy20来说,日本买下来比国内专柜便宜4000多,游客就算抱着“只买一件”的心思去,旅行社也能从免税店拿到至少10个点的返佣,要是再带点化妆品、小家电,提成就更高了。 他们推出的“低价团”看着诱人,上海出发的日本本州六日游才四千多,算下来连往返机票钱都不够,但实际上早把购物点、自费项目的提成算进了账,游客以为捡了便宜,其实是给旅行社当了“行走的提款机”。 当然,一个巴掌也拍不响,虽说大部分人把安全放第一位,但总有人抱着“人少清静”、“便宜不占白不占”的心态,尤其是一些价格敏感型游客,对几百块的差价特别敏感。 之前就有小旅行社拿“现在去日本更划算”当噱头揽客,明着淡化安全风险,暗着赌游客不会真遇上事儿。更别说还有些人盯着代购的利润,知道现在去日本买奢侈品能省好几千,甚至有人三小时代购就能赚回机票钱,这些人压根不在乎什么提醒,只在乎能不能省钱赚钱,正好成了低价团的目标客户。 至于监管层面的滞后性,更给了他们可乘之机。文旅部门要查处得先取证,从发现宣传线索到核实行程、固定证据,中间得花时间,这些小旅行社就打“闪电战”,线上发几天广告,收够人就组团,等监管找上门可能早就团期结束了。 他们还摸清了“法不责众”的心理,知道这会儿退订潮里搞低价的不止自己一家,就算被查,最多是停业整顿几天,风头过了换个马甲还能接着干,比起可能赚到的钱,这点风险根本不算什么。 日本那边的地接社更是主动在背后推波助澜,他们比中国旅行社更慌。中国游客占访日外国游客消费的大头,2024年一季度就花了3526亿日元,人均消费快1万4,相当于每人都买了个LV包,这部分客源没了,日本地接社得喝西北风。 所以他们主动给中国小旅行社抛橄榄枝,要么减免预付款,要么提高返佣比例,甚至打包好“低价行程套餐”,从酒店到景点全给打折,中国旅行社这边只需贴点钱吆喝,成本压力一下就小了,自然更敢放手干。 说到底,这些旅行社就是算准了“风险滞后、利润即时”的账,把国家的安全提醒当耳旁风,把游客的安危当赌注,一门心思盯着钱袋子。 他们心里清楚,只要有一个团能成团,就能把之前的损失补回不少,就算真出点小事,大不了退钱了事,反正没签什么硬承诺,这种“赚了是自己的,亏了是侥幸”的心态,才让他们胆子大到敢在风口上跳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