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这艘渔船,真的太大了,太先进了! 11月15日,由青岛国信集团投资建设的1

有渔儿 2025-11-18 16:19:12

青岛这艘渔船,真的太大了,太先进了! 11月15日,由青岛国信集团投资建设的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2”在中国船舶集团北海造船厂正式交付运营,命名为“鲁即渔养60618”。 这艘15万吨的“海上移动渔村”,不仅是中国船舶与养殖技术登顶全球的标志性事件,更预示着我国即将在深远海域批量复制“蓝色粮仓”,重塑全球高端海产品供给格局。 “国信1号2-2”交付运营,展现了以下关键信息: 1. 中国深远海养殖实现跨越式发展 - 船体规模空前:全长244.9米、排水量15万吨,相当于一艘大型航母,全球吨位最大,直接刷新行业纪录。 - 养殖能力惊人:10万立方米养殖水体,15个标准舱+环形跑道池,年产高端海水鱼可达3000-4000吨,相当于传统网箱的数十倍,标志着我国首次具备在远离岸线的公海进行工业化、集约化养殖的能力,打破近岸养殖空间瓶颈。 2. 全球首艘“智慧渔业工厂”落地中国 - 全船智能管控:集成5G+北斗+AI算法,实时监测水温、溶氧、鱼群状态,自动投喂、分级、清洁,养殖人员减少50%,单位产量能耗降低30%,代表渔业从“经验养殖”跨入“数字养殖”时代。 - 闭环生产系统:自带加工线-冷藏链-活鱼运输舱,实现“捕捞-分级-宰杀-速冻”一站式完成,72小时内可将冰鲜鱼送达内陆城市,大幅提升产品附加值。 3. 中国船舶与养殖技术双重产业外溢 - 造船业高端化:由北船重工承建,采用双壳体冰区加强、DP-2动力定位,满足全球无限航区要求,为中国高端民船出口增添新品类。 - 标准输出:项目已形成《深远海养殖工船设计规范》等12项行业标准,具备向“一带一路”国家输出整船技术的完整方案,潜在市场规模超百亿元。 4. 国家粮食安全与蓝色经济的新支点 - “海上粮仓”实体化:该船首批将养殖大西洋鲑、黄条鰤等高端品种,替代10%挪威进口三文鱼,降低对外依赖;未来计划建造50艘同型船,年产能突破20万吨,相当于新增一个“海上大庆油田”。 - 能源与粮食耦合:利用船载LNG冷能+太阳能进行海水调温,养殖废水经处理达标排放,实现“蓝色粮仓”与“绿色低碳”双赢,契合国家“双碳”战略。 5. 青岛打造全球现代渔业之都 - 产业链集聚:以国信集团为龙头,北船重工、中国水科院、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联合攻关,带动船舶设计、高端饲料、疫苗、加工冷链超200亿元本地配套产值。 - 人才高地:配套建设“深蓝渔业学院”,年培养深远海养殖工程师500名,使青岛从传统渔港升级为全球深远海养殖技术策源地。

0 阅读:11
有渔儿

有渔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