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国民党第92军军长黄翔得知上学的儿子黄琪玲被军统逮捕后,大怒,立刻就找到了中央军校校长关麟征,怒斥军统胡乱抓人,并说道:老子在前方与共产党打仗,你们却把我儿子当共产党抓起来。 1949年4月7日凌晨,汉口机场的跑道上,一架B-25轰炸机的引擎轰鸣声撕破黎明前的寂静,机舱内黄琪玲紧握操纵杆,身旁的飞行员梁惠福迅速关闭无线电,塔台的呼叫声戛然而止,这架载着三个年轻人的轰炸机,正飞向他们选择的光明。 两个月前,黄琪玲的父亲黄翔已经在北平完成了另一个历史性选择,这位国民党第92军军长,带领全军响应傅作义号召,成为北平和平解放的功臣之一。 黄翔的转变并非一朝一夕,这位1904年出生于湖北长阳的农家子弟,靠着一股韧劲考入黄埔军校第七期,抗战爆发后他从淞沪会战打到武汉保卫战,在枪林弹雨中积累战功。 1945年9月,黄翔作为受降仪式警卫指挥官,亲眼见证了抗战胜利的荣耀时刻,国民政府为表彰他的功绩,授予青天白日勋章。 但是战后的现实让这位功勋将领逐渐清醒,1946年驻防北平期间,美军士兵开吉普车撞死中国平民,肇事者扬长而去,黄翔找上级反映得到的答复是不要惹事,黄翔对当时的政府有点失望。 1947年那个深秋的一个夜晚,军统特务冲进南京中央军校宿舍,从黄琪玲枕头下翻出一本《论联合政府》,这个刚满22岁的年轻人,因为阅读进步书刊和筹办文艺刊物《国魂文谊》,被扣上通共罪名关进监狱。 消息传到前线黄翔怒不可遏,他三次从战场赶到南京,找中央军校校长关麟征理论,找军统头目交涉,黄翔怒斥军统的人说道:老子在前方与共产党打仗,你们却把我儿子当共产党抓起来,军统的人只是告诉他奉命行事。 看到军统不放人,黄翔甚至托人找到蒋介石身边的人说情,蒋介石得知此事后的态度让黄翔彻底寒心: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但是黄翔没有放弃一直在想办法救儿子。 在狱中的半年里,黄琪玲结识了地下党员张明远,这位因江南案被捕的共产党人,向黄琪玲讲述了延安的真实情况,讲述了共产党为穷苦百姓打天下的理想,每天深夜两人隔着牢房的墙壁轻声交谈,黄琪玲的思想在这些对话中悄然转变。 1948年初在各方压力下黄琪玲获释,父子见面的那个夜晚两人彻夜长谈,黄翔说起徐蚌会战前,上级要求他执行焦土抗战命令,烧毁沿途村庄阻挡解放军,他拒绝了:老百姓的房子烧了他们住哪,这不是抗日是害民。 黄琪玲也向父亲坦白,出狱后他一直在为中共华中局传递情报,武汉警备司令部的军事部署,国民党高层的人事变动,他都想办法送出去,父子俩相视一笑,原来他们走在同一条路上。 1949年1月北平和谈在即,黄翔秘密联络傅作义的幕僚,表达起义意愿,他还说服了副军长陈明仁:这个政权已经烂透了,我们不能再为它卖命,1月31日黄翔率第92军全体官兵通电起义,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消息传到武汉,正被军统严密监视的黄琪玲知道时机已到,4月6日晚上,他在家中举办舞会,邀请机场官兵和家属参加,舞会进行到深夜黄琪玲悄悄离开,与梁惠福、王亚蒙会合。 起义前的最后时刻,黄琪玲冒险返回司令部,烧毁了第92军在汉的全部军事部署图。 那架B-25轰炸机安全降落在郑州解放区时,迎接他们的是热烈的掌声,虽然第二天这架飞机就被国民党空军炸毁,但它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周恩来亲自接见黄翔父子,高度评价他们的义举:你们的选择代表了国民党军队中有良知的军人的选择。 黄翔的起义在国民党内部引发强烈震动,一个手握重兵的军长公开倒戈,让更多将领开始重新审视这场内战的意义,随后的几个月里国民党军队起义投诚如潮水般涌现。 新中国成立后黄翔转入水利部门工作,把军人的严谨作风带到了治理永定河的工地上,黄琪玲成为人民空军的首批飞行教官,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飞行员,1990年黄翔在北京逝世时,黄琪玲在父亲墓前说:您选择的路,我们都走对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