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高考擅自更改盲文格式,视障考生临场应对多耗时遭遇不公】 据悉,在本月13日举行的2026学年度大学修学能力考试中,面向视障考生的盲文/屏幕阅读器试题的标记方式在考试当天未经事先通知便发生了更改。由于标记方式的突然变更,视障考生在使用屏幕阅读器解答像国语这样有长篇文章的科目时,耗费了比平时更多的时间,引发了争议。16日,在韩国教育课程评价院官网上,出现了一篇自称是"参加2026学年度高考的重度视障考生"的高三学生韩某(18岁)发布的文章。韩某在文中写道:"以往的(模拟考试)中都是直接标记(가)、(나)等括号内的文字,但在本次高考中,却改为了使用与括号相对应的特殊符号(㈎)进行标记的方式","我是在考试过程中通过试题册才得知这一变化的。"韩某在与《文化日报》的通话中表示:"我按照原有方式尝试多次使用屏幕阅读器进行搜索,浪费了3到4分钟,之后又通过复制特殊符号、在记事本上制作字符表等迂回方法,又花费了5分钟以上","由于每个相关题目都要重复这一过程,导致总共比平时多花了10到15分钟。"像韩某这样的重度视障考生,在解答国语等包含长篇文章的题目时,通常会使用盲文键盘搜索文中所需部分,并通过听屏幕阅读器来解题。虽然他们也能获得盲文试卷,但因为耗时较长,所以多使用屏幕阅读器。例如,当题目中出现"关于(가)的正确描述是"这样的表述时,原本可以搜索"가",但由于标记改为特殊符号,搜索关键词也必须随之改变。而特殊符号尤其难以通过屏幕阅读器查找,因此耗费了更多时间。负责高考的评价院并未事先通知标记方式的变更,导致考试当天监考老师也未告知此项改动。据了解,视障学生所在学校的老师们直到考试次日才向学生们询问"是否感到不便"。同样参加了本次高考的视障考生洪某(18岁)表示:"完全没有收到关于格式变更的任何通知","这与试题保密问题是两回事。对于视障人士来说,可读性和搜索便利性至关重要,但这一点似乎并未得到考虑。"专家们将此次事件视为残疾考生反复遭遇的"信息获取权缺失"问题的延续。即使是与高考关联度达50%的EBS教材,非残疾学生能够及时获取,但面向视障学生的EBS教材、屏幕讲解课程等,却每年都要到9月至10月才能制作完成。仁川大学社会福利系的全智慧教授指出:"从视障人士的立场来看,这相当于试题未能被正常读取,实际上应视为命题错误","残疾学生在诸多教育领域本已常被排除在外,必须仔细检查是否有规定要求从视障人士的角度对盲文/电子试题进行审核,并应从制度上予以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