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志愿军司令员幸好是彭德怀元帅,换别人根本就镇不住? 在朝鲜战火逼近中国边境的危急关头,一位将领的选拔竟决定了一场战争的走向?如果志愿军司令员不是彭德怀,其他人能否稳住大局、扭转乾坤? 1950年10月,朝鲜半岛战局急剧恶化,美军越过三八线,向北推进,直逼鸭绿江边。中国边境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周恩来总理通过印度大使潘尼迦,向美国发出警告,美军若继续北进,中国不会袖手旁观。杜鲁门总统和麦克阿瑟将军却低估新中国实力,认为这是外交姿态,导致美军继续推进。这一误判引发后续冲突,也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妥协。 中国党中央迅速决策,组建志愿军入朝作战。司令员人选至关重要,必须选出能统帅大军的将领。陈毅同志首先提出领兵入朝,但中央考虑他担任上海市长,上海刚解放,需要他稳定经济和社会秩序,这项工作不可或缺。他的经验多在政治统战,大型兵团作战相对有限。中央决定让他留守上海。 毛泽东同志最初属意粟裕同志。粟裕作战能力强,接受任命。但此时粟裕旧疾复发,美尼尔综合征导致头晕血压不稳,无法履职。毛泽东安排他青岛休养,职位暂留。半个多月过去,病情未好转。朝鲜战事紧迫,中央由高岗同志暂管后勤准备。 粟裕无法上任,毛泽东考虑林彪同志。林彪黄埔四期毕业,早年井冈山时期任红军军长。抗日战争指挥平型关战斗,重创日军。解放战争主导辽沈和平津战役,全歼廖耀湘兵团,对美式装备熟悉。长期在东北,了解寒冷气候,与朝鲜相近,曾与苏联协作,并在苏联疗养,有助于协调。他参与东北边防军组建,最为合适。但林彪健康欠佳,平型关后遗症畏光畏噪。毛泽东未勉强。 三位将领因故无法担纲,毛泽东最终选定彭德怀。彭德怀自1928年平江起义起,独立指挥作战,毛泽东赋诗赞“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在出兵问题上,彭德怀立场坚定。10月4日,从西安召回北京参加政治局会议,明确支持出兵,即使付出代价,也不能让美军压境。这一态度获肯定。 彭德怀经历全面,抗日任八路军副总指挥,解放战争任解放军副总司令兼西北野战军司令员,有野战和全军协调经验,适合多部队入朝。10月5日获任命,10月8日毛泽东发布命令,组建志愿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0月19日,志愿军跨鸭绿江。 彭德怀上任后,指挥志愿军反击,将美军从鸭绿江边打回三八线南。麦克阿瑟曾称圣诞前结束战斗,却因失利被撤职。美国被迫谈判,1953年7月签署停战协定。这场战争粉碎美军不败神话,新中国赢得国际尊重,为国内建设创造和平环境。 为什么说幸好是彭德怀,换别人镇不住?其他将领优秀,但陈毅岗位关键,粟裕林彪健康制约,无法及时上任。彭德怀军事才能过硬,经验丰富,态度坚决,能有效统帅,确保志愿军协调作战。在国家危难时,他的担当至关重要。 抗美援朝胜利,体现了党中央正确领导和志愿军英勇奋斗。彭德怀作为司令员,发挥了核心作用。他的选拔过程,反映出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历史证明,这一选择对战争结局影响深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