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填岛、建机场、驻军! 11月16日,中国海警1307舰艇编队如常驶入钓鱼岛

如梦菲记 2025-11-20 13:45:08

钓鱼岛填岛、建机场、驻军! 11月16日,中国海警1307舰艇编队如常驶入钓鱼岛领海巡航,这已经是今年第312次类似的主权宣示行动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1月16日,中国海警1307舰艇编队如常驶入钓鱼岛领海巡航,这已经是今年第312次类似的主权宣示行动了,很多人可能觉得这只是例行操作,但如果把这个数字放在更大的时间轴上看,就会发现背后的深意。   从2021年的332天到2024年的355天,中国海警几乎实现了全年无休的巡航覆盖,这种持续性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主权表达。   必须说清楚一件事,钓鱼岛的归属从来就不存在什么“争议空间”,翻开1403年成书的《顺风相送》,里面清清楚楚记载着钓鱼屿的名称和航线,这比某些国家所谓的“发现时间”整整早了四个世纪。   清朝的《使琉球录》更是明确提到册封使臣经过钓鱼屿时渔船必定祷神的习俗,还特别标注了中国与琉球的分界线黑水沟,这些都不是后人杜撰的说辞,而是白纸黑字留存至今的历史铁证。   更关键的是,2023年中国水下考古队在钓鱼岛附近海域打捞出明代福船残骸,船上的景德镇官窑瓷器和福建船政局的构件,跟古籍里记载的福建往琉球航线完全吻合。   这种考古发现比任何文字论证都更有说服力,它用最直观的方式证明了中国先民在这片海域的长期活动轨迹。   至于某邻国在1895年借着战争之机窃取岛屿的行为,本身就违背了战后《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明确规定。   光有历史依据还不够,真正让主权落地的是实际管控能力,现在的问题在于,巡航再密集也只是流动性的存在,船队总要回港补给,人员总要轮换休整。   去年就发生过这样的情况,中国渔政船护渔时,对方的巡逻船趁着间隙溜进来骚扰,等海警船赶到现场时对方又迅速撤离,这种拉锯战消耗的不仅是燃料和人力,更是战略主动权。   钓鱼岛主岛长度达到3.6公里,虽然地形有些起伏,但以中国在南海削山填谷的成熟技术来看,稍加规整就能满足军用机场的建设需求。   周边海域水深在140到180米之间,东侧紧邻深达2000多米的冲绳海槽,这种地理条件完全具备建设深水码头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这座岛距离福州只有385公里,距离基隆更是仅有190公里,歼-10战机全速飞行只需要十来分钟就能抵达,后勤补给线也能保持高效畅通。   南海诸岛的建设经验就摆在眼前,永暑礁原本只是个礁盘,经过填海造陆后建成了可以起降民航客机的机场,还配套了气象站和通讯中心。   美济礁更是从环礁发展成5.66平方公里的岛屿,建成的渔港让渔民有了稳定的避风场所和养殖基地。   这些技术如果复制到钓鱼岛,不仅能实现常态化驻军,还能布设防空导弹、反舰导弹等多层次防御体系,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立体防御网络。   从战略位置来看,钓鱼岛卡在台湾与冲绳之间,本身就是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关键节点。   一旦在此建成机场和军港,战机起飞后半小时就能覆盖台海东部海域,配合南海方向的防御体系,等于给整个东南沿海构建了一道完整的安全屏障,这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大业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再看看对方这些年的动作就更能明白形势的紧迫性,在与那国岛部署了160人规模的监视部队,配备24小时雷达系统,还增加了40人的电子战力量,驻地正在扩建60%准备部署防空导弹。   佐贺机场调来了17架鱼鹰运输机,这种装备一小时就能飞抵冲绳执行兵力投送任务。   2024年全年,对方的反潜机非法闯入钓鱼岛空域就高达37次,甚至还修改了海上执法法律,授权船只采取更强硬的驱离手段,这一系列操作摆明了是在为实际冲突做准备,而不是什么单纯的“防卫部署”。   东海海域的油气储量相当于20个大庆油田的规模,渔业资源也足够支撑庞大的产业链,按照国际海洋法的规则,岛屿归属直接决定专属经济区的划分,这也是为什么某些国家死咬着钓鱼岛不放的根本原因。   中国在这里完善基础设施,不是什么扩张行为,而是在维护本就属于自己的资源权益,春晓油气田能够稳定产气,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常态化巡航震慑了那些试图捣乱的外来船只。   主权从来不是靠文件宣示就能保住的,必须有实打实的力量做支撑,历史已经反复证明,国力衰弱时连家门口的领土都守不住,而现在一年312次的巡航行动,本身就是综合国力提升的外在体现。   填岛、建机场、驻军,这些措施不是挑衅,而是在自己的土地上修筑防线,是把安全主动权牢牢握在手里的必要之举。   当五星红旗在钓鱼岛上空飘扬,当战机能够随时起降,当舰艇常驻待命,那才是主权真正落地的标志。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0 阅读:59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