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日本就想当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拿着自己是西方七国集团成员、是美国盟友等身份,总想美梦成真。 昨天日本梦碎了,凉快了,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第 80 届联大全体会议审议安理会改革时,明确指出日本 “根本没有资格” 要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日本恨死傅聪了! 日本入常的最大障碍,在于其始终未完成对二战侵略历史的系统性清算,傅聪在发言中强调,日本在殖民台湾期间犯下屠杀罪行,战后却通过篡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等行为系统性美化侵略历史。 这种对《联合国宪章》核心精神的背叛,使其失去了担任常任理事国的道德资格。 正如德国通过"去纳粹化"获得国际谅解,日本若不能正视南京大屠杀、慰安妇制度等具体罪行,任何关于"国际责任"的宣称都将沦为空谈。 高市早苗首相近期抛出的"台湾有事即日本存亡危机"论调,将日本的外交冒进推向危险边缘,这种公然挑战一个中国原则的言论,不仅违反中日联合声明等四个政治文件,更暗示可能突破"专守防卫"宪法限制。 傅聪的警告直指要害,若日本胆敢武力介入台海,中方将"迎头痛击",这种将内政问题国际化、军事化的倾向,暴露了日本外交战略的矛盾性:既想维持"和平国家"形象,又不断突破战后秩序限制。 安理会改革的核心逻辑,在于回应全球治理体系的代表性与公平性危机,傅聪提出的四大改革方向,坚持正确改革方向、维护政府间谈判主渠道、寻求"一揽子"解决方案、探索先进改革理念,实质是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公平方向演进。 身为G7成员的日本,其入常诉求与安理会改革方向背道而驰,当下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里,发达国家席位占比畸高,广大全球南方国家在国际事务中长期深陷话语权缺失之困境。 若日本真心欲投身全球治理,就当鼎力支持非洲国家获取常任席位等改革举措,而不应一味执着于跻身现有权力架构,如此方显其参与治理之诚意。 日本的"入常"闹剧,本质是历史修正主义与地缘政治算计的混合产物,这场争议揭示出三个深层启示: 其一,真正的国际责任始于正视历史,日本需完成从"经济大国"到"政治大国"的转型,必须先完成历史清算。 其二,全球治理变革当超越零和博弈之狭隘思维,于安理会扩容事宜,应将提升发展中国家代表性置于优先考量,如此方能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更为公平合理。 其三,单边主义外交在多极世界日益失效,日本若继续沉迷"西方七国集团成员"的身份优越感,最终将沦为国际秩序重构中的边缘角色。 历史会记住:真正的国际责任,始于正视过去,终于担当未来,当日本还在纠结"入常"幻梦时,全球南方国家正在通过金砖机制、亚投行等平台构建新的国际秩序。 这场围绕安理会改革的争论,归根结底指向人类社会如何搭建更公平、更具可持续性的全球治理体系。达成此目标,需各国先学会敬畏历史、尊崇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