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锋万万没想到! 浙江证监局通报了量化大佬梁文锋旗下的罪犯林某某的“老鼠仓”案

古今知夏 2025-11-20 17:34:04

梁文锋万万没想到! 浙江证监局通报了量化大佬梁文锋旗下的罪犯林某某的“老鼠仓”案例。赚了8800万,罚没1.77亿! 林艺平这波操作,堪称 “老鼠仓” 的升级玩法。他任职的杭州某科技公司,和梁文锋的九章资产、幻方量化本是一家,同一支团队管着,说白了就是量化帝国的 “技术心脏”。 别人以为他只是个懂电脑的技术员,殊不知他手里攥着最核心的命脉 — 基金什么时候买、买多少、买哪只股,这些没公开的机密全在他眼皮子底下。 2022 年 10 月到 2023 年 9 月,不到一年时间,林艺平玩起了 “影子游戏”。 他找了个叫何某龙的大户,借了两个证券账户,趁着私募基金建仓前或者同步下手,等基金资金把股价推高,他就赶紧套现离场。哪怕当时沪指没怎么涨,他硬是靠复制 AI 交易节奏,狂赚 8857 万元。 为了掩人耳目,他把自己的资金和借来的账户拆分开,用不同券商开户,以为能瞒天过海。可他忘了,监管早就布下了 AI 监测天网。办公电脑的 IP 地址和交易 IP 一比对,买入卖出的时间、股票标的和基金高度重合,这下铁证如山,想赖都赖不掉。 最终 1.77 亿罚没款砸下来,不仅赚的钱全吐出来,还得倒贴近 9000 万,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更讽刺的是,幻方量化向来以 “策略保密” 为傲,花 10 亿打造 “萤火二号” 超级计算机,就是为了用技术壁垒甩开对手。 可偏偏在最该设防的地方漏了风 — 一个技术人员能随意碰核心代码、看实时数据,所谓的 “信息隔离” 压根就是摆设。 这边 “老鼠仓” 的余波还没平,那边市场端的贪腐案更劲爆。前市场总监李橙,伙同招商证券的人,用了 6 年时间偷偷套走 1.18 亿佣金。 他手里握着选择交易券商的大权,直接把幻方的高频交易全导到指定营业部,再通过虚构 “专属经纪人” 的身份,套取 40% 的佣金提成。 这波操作堪称 “利益闭环”:李橙管导流,券商经理孟鹏飞管渠道,还拉上总部负责人刘欢打点关系,层层分赃。6 年里,孟鹏飞独吞 8000 万,李橙分了 2000 万,刘欢拿了 1000 万 “好处费”。 直到风声紧了,孟鹏飞还想拿 300 万黄金贿赂上司,结果越抹越黑,把整个利益链都曝光了。 幻方一开始还想切割,说这是个人行为、公司不知情,可明眼人都清楚,这么大的交易流量转移,这么久的违规操作,要是没有内部权限大开绿灯,根本不可能成。 这两起案子看似没关系,实则指向同一个致命问题:量化机构一门心思拼算力、扩规模,把合规内控抛到了脑后。 而量化圈的乱象还不止这些。今年 2 月,灵均投资因为开盘一分钟狂卖 25 亿,把指数砸得快速下挫,直接被沪深交易所限制交易还公开谴责。 这家头部量化本来业绩就拉胯,旗下产品年初亏损超 30%,还敢用程序化交易乱搞,可见行业里 “重业绩、轻规则” 的歪风有多盛。 监管早就盯上了这些漏洞。以前查 “老鼠仓” 靠人工比对,现在靠大数据监测,不管账户藏得多深,只要交易轨迹相似、IP 地址重合,分分钟被标记。而且处罚也不再只看盈利,哪怕像有些案子那样没赚到钱,也照样重罚,就是要守住市场公平的底线。 梁文锋可能到现在都没缓过神,自己引以为傲的 “量化 + AI” 生态,居然栽在了最基础的内控上。他一边想着开源代码打破垄断,一边却没守住自家的核心数据;一边砸重金搞技术研发,一边却让内控漏洞成了 “提款机”。 这两起上亿的丑闻,与其说是个人贪婪,不如说是行业的集体警示。量化投资的核心从来不止是精准的数学模型和强大的算力,更得有扎紧的合规篱笆。 当技术人员的权限没人管,利益输送的链条没人查,再顶尖的 AI 策略,也终将沦为少数人牟取私利的工具。 梁文锋的千亿帝国能不能扛过这场信任危机,还要看后续的整改力度,但这两起丑闻已经给所有量化机构敲响了警钟:再牛的技术,也不能凌驾于规则之上。

0 阅读:58
古今知夏

古今知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