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随歌》不是现象级热剧,当然还算个古偶。所以很多人可能并没有看过。但即便是部古偶,这部剧集中展示了的几段亲子关系,还挺让人有感的。特别是这里三个“中国式”老父亲的“育儿观”,有一个算一个,都失败得稀碎。一、都是为了你好以夙砂国皇帝风平城为代表的老父亲,主打一个对自己儿子“磨砺”。放任别人欺辱自己儿子是磨砺;让儿子腹背受敌是磨砺;给儿子制造障碍是磨砺;日常打压更是磨砺。因为大儿子凤随歌是他一早就确定好的接班人。做帝王没有雷霆手段和坚韧心性怎么行?!所以一系列以“为你好”为目标的行动从大儿子凤随歌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就开始了。对自己儿子,无论是在朝堂还是战场的刀光剑影。做父亲的都是好整以暇的旁观者。非但不会给助力,还会时不时地制造点困难,上点难度。只有在儿子一次次冒险脱困后,他才会在无人处露出欣喜和赞叹。可惜,当他觉得自己苦心孤诣,拖着带绝症的身体挨了十五年,终于把自己儿子锻炼成为合格的帝王候选人时。儿子早就在经年的委屈和愤恨中与他生了嫌隙。这个皇位谁爱坐谁坐,反正我是不坐!风平城至死都不明白,为什么他煞费苦心,捧给儿子全天下,他都不要,还要弃他而去。有言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很多时候,就算自己特别珍视的东西,也未必是别人心中所想。我们有太多人把“为你好”加诸在孩子身上,却很少倾听孩子的心中所想。一场以爱为名的情感束缚,终究以父子情散作终。二、我的孩子永远不会错《一笑随歌》明面上最大的反派就是贵为国丈的相国庄慎。皇帝最爱的皇后被他杀了,还要隐忍十五年才敢复仇。可见他势力之大,能力之强。他能把女儿送上后位,门生故吏遍及朝野。皇帝恨他,但更忌惮他。一开始我不理解,为什么皇帝那么恨庄慎杀了自己心爱的皇后,还要同意立他的女儿为后,还要一直尊着他们一家。后来我也能理解了,就像贾府先人,和皇帝一起开国立功,一方面功劳实在太大,皇帝担不起坐上皇位反手就把兄弟灭掉的骂名。另一方面,这些人势力实在太大,如果不徐徐图之,一朝不能连根拔起,都是祸端。所以风平城拖着已得绝症的身体,苦苦挨了十五年,把自己孩子熬得羽翼丰满了,才出手复仇。在这十五年里,皇帝在养精蓄锐,而庄相一家荣华已极,也开始蠢蠢欲动。庄慎独子对皇帝心生怨怼,私自屯兵,虽然不是父亲授意,也可能被有心之人利用。但从独子死后,庄慎苦心孤诣为子复仇,对皇帝的仇恨也可推断一二。他的态度其实也影响了孩子。他觉得所有的问题都是别人的问题,他后面疯狂反扑,是爱子,也是杀子。他不知道对孩子所有的言行影响都会化作回旋镖扎在自己身上。庄慎很聪明,聪明到他以为能为孩子做所有的托底。却不知道他这种永远认为是别人错的态度早早为自己子女的悲剧埋下了祸根。三、放任自流,出事托底《一笑随歌》里藏得最深的就是男主发小,他称之为唯一能放心做自己的慕容曜。也是因为慕容曜的背叛,才让男主差点没命。慕容家和庄家是和皇帝风平城一起打天下的弟兄。慕容仲与庄慎不同,他更甘心做臣子,辅佐兄弟称帝。可以说一开始君君臣臣这些纲常他要更拥趸的多。也正因为如此,皇帝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同时受袭后,他把生的机会给了皇帝的儿子。而自己差点被砍死,自己的孩子也失去几根脚趾,终身残疾。即便如此,皇帝还是震怒,把他派往边境苦寒之地,半生风霜,一身病痛。他以为自己的孩子是个纨绔,却以为小孩子嘛,为什么要管他怎么想,我说什么就应该是什么。然后他不知道当年的遇袭,给自己的儿子慕容曜心里带来了极大的仇恨和不平。以至于自己儿子早就扮猪吃老虎,成了夙砂国最大的叛国者。虽然为了保全自己的儿子,老侯爷一边负荆请罪,一边早就对皇帝动了杀心。但这种亡羊补牢的方式,也只是给自己儿子推向了不忠不义更大的深渊。也许他能不要刻板地教育自己儿子什么是忠君爱国,什么是家国大义。而是真的带他去感受家国情怀,也不至于最后身败名裂,辛苦一生,却惨死收场。慕容侯爷对孩子的爱就是出了事儿爹给你兜底。可是天下的锅可不是多大都能替孩子背得起的。明明可以走忠义贤良路的父子俩,谁也没能为谁兜底。爱之深,有时候也需要责之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