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海军3000吨新舰服役!三体船设计能猎潜5000英里,近岸舰项目收官! 2

烈火科学风暴 2025-11-20 23:11:57

美海军3000吨新舰服役!三体船设计能猎潜5000英里,近岸舰项目收官! 2025年11月,美国海军“皮埃尔”号(LCS 38)在圣迭戈军港完成服役仪式。这艘战舰由奥斯特美国公司建造,是第19艘“独立”级近岸战斗舰,也是最后一艘。 它的入列意味着历时20年的“独立”级项目正式落幕,其母港确定为圣迭戈海军基地,未来将主要在太平洋海域活动。 “皮埃尔”号最显眼的是三体船设计,整个舰体用轻质铝合金打造,满载排水量约3000吨。舰长418英尺,差不多是1.3个足球场的长度,舰宽104英尺,吃水不足14英尺,这个深度相当于4层楼的高度。这种“宽身浅吃水”的结构,让它在近岸浅滩区域行驶时,不用担心船底蹭到海底暗礁或泥沙,适合濒海任务。 动力方面,它用的是柴燃联合动力,还搭配了喷水推进装置,最大航速能超40节,比不少导弹艇速度还快。要是以20节的巡航速度航行,航程能达到5000英里,这个距离差不多能从美国西海岸的圣迭戈,直接开到夏威夷再返回,足够远距离执行反潜任务。 三体船设计带来的好处很多,中间是主舰体,两侧配有狭长的浮体。这种结构能减少海浪对舰体的撞击,在6级海况下,它的航行稳定性比传统单体船高30%以上。 更关键的是,这种设计让甲板面积更大,比同吨位单体船大1.5倍。甲板能同时起降两架MH-60“海鹰”反潜直升机,还能搭载MQ-8C“火力侦察兵”无人直升机,必要时可加装无人水面航行器和水下潜航器,反潜和反水雷能力比同吨位舰艇强不少。 舰上的模块化任务包是核心设计,原本能根据需求切换任务模式,可以切换到反潜模式,也可以切换到反水雷模式。 比如反潜模块会装拖曳线列阵声呐,能探测到200公里外的潜艇;反水雷模块则可释放无人扫雷设备,清除水下的水雷障碍。而且它的自动化程度高,全舰只需要40人,另有20名左右专业人员根据任务临时配置,比传统同吨位舰艇,节省了一半人力。 不过“独立”级的服役过程一直有争议。最突出的是结构问题,至少6艘该级舰在服役5年内,舰体衔接处出现裂缝。 美军不得不规定,只要海况超过8尺浪高(约2.4米),就得把航速降到15节以下,否则裂缝可能扩大,修复一次就要花200多万美元。 防护弱也是短板,早期型号只装了1座57毫米舰炮和“海拉姆”近防系统,面对反舰导弹时几乎没还手之力。而且模块化切换也没达到预期,设计时说“24小时内完成切换”,实际操作中要拆换设备、调试系统,往往需要3到5天,根本做不到“即插即用”。 为解决这些问题,“皮埃尔”号做了针对性调整。它不再追求全任务覆盖,而是固定了反潜为主的定位。同时还强化了武器配置,加装了8单元海军打击导弹(射程超180公里)和24枚“地狱火”导弹,反舰能力比早期型号提升了3倍。 它还成了美军无人系统的测试平台,能和无人艇、无人潜航器协同,在广阔海域构建分散的探测和打击网络,为美海军“分布式作战”理念做技术验证。 “独立”级的落幕,和美军战略调整直接相关。该级舰诞生时,美军主打“由海向陆”战略,想在对手近岸搞低烈度作战。 但现在美军重返大洋,侧重和大国的高强度对抗,“独立”级在远洋高海况下的稳定性、防护能力短板就暴露了。 再加上它的年维护成本超7000万美元,接近7000吨级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年维护成本约8000万美元),性价比实在不高。 信源-navy-new-3000-ton-warship

0 阅读:0
烈火科学风暴

烈火科学风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