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作家周扬回乡探亲,顺道去看前妻吴淑媛墓。谁料,半路突然雷雨倾盆,顿感慌张,立马转身离开,不敢去坟前。 2007 年湖南益阳,八十多岁的周艾若跪在无碑孤坟前,捧着甘草梅子坛痛哭。 十年前父亲周扬离世,终未踏足此处;而母亲吴淑媛已沉睡六十五年,连块墓碑都没有。 坛里的梅子早已变质,就像那段被辜负的等待,再也回不到最初的模样。 时间倒回 1942 年深秋,吴淑媛弥留之际,还在念叨 “周扬怎么还不回来”。 她不知道,此时的周扬在延安,身边有了新伴侣苏灵扬,早已将益阳的家抛在脑后。 弟弟把买来的北方大梨递到她嘴边,她却连张嘴的力气都没有,眼里满是遗憾。 35 岁的她,带着对周扬的最后一丝期待,悄然而逝,留下三个年幼的儿子。 周扬得知吴淑媛去世的消息时,正在撰写革命文艺理论文章。 他愣了半晌,却没提回去奔丧,只是把自己关在屋里一天一夜。 有人劝他 “回去送嫂子最后一程”,他却摇头:“革命工作要紧。” 没人知道,他是真的忙于工作,还是不敢面对自己辜负的女人和三个孩子。 这一躲,就是四十年。1980 年春,周扬以文坛泰斗身份回到益阳。 车子停在周家大屋前,他看着熟悉的老宅,却迟迟不肯下车 —— 后山有吴淑媛的坟。 随行人员看出他的心思,提议 “去后山看看吧”,他犹豫许久才点头,却在半路遇上暴雨。 泥泞的路让他停下脚步,雨水模糊了视线,他借口 “路滑危险”,转身返回,不敢再提去坟前。 其实,周扬不敢去坟前,是怕面对吴淑媛的 “质问”。 他想起 1925 年,吴淑媛变卖金镯子支持他搞地下工作的模样;想起 1928 年,她主动出钱给避难女党员租房子,毫无怨言的模样; 想起 1934 年,他留下浅绿色信笺时,她满眼信任说 “我等你” 的模样。 这些画面像针一样扎在他心里,让他没勇气站在坟前,承认自己的背叛。 更让他不敢面对的,是那七坛甘草梅子。 他后来从儿子口中得知,吴淑媛每年春天都腌梅子,等他回家,一等就是七年。 第一坛梅子,她擦得锃亮,等着他暑假回来;第二坛梅子,她换了新的封纸,相信他会兑现承诺;直到第七坛梅子堆在墙角,封纸发黄,她才在报纸上看到他早已重组家庭的消息。 这份沉甸甸的爱,成了周扬一辈子都还不清的债,让他不敢靠近那座孤坟。 晚年的周扬,常对着吴淑媛的旧照片发呆,照片上的她穿着旗袍,笑容温婉。 有次儿子周艾若提起母亲,他突然抱着儿子痛哭:“我对不起你们妈妈。” 他想过回益阳去坟前看看,却总在出发前打退堂鼓 —— 他怕看到坟前的荒草,就像看到吴淑媛等待的岁月。 直到 1997 年,作家叶梦发表《七坛甘草梅》,这段往事被公开,他才在文章里隐晦提到 “此生有愧”。 1997 年,周扬病重住院,临终前还在念叨 “益阳”“淑媛”。 他让家人把那本浅绿色信笺放在身边,仿佛这样就能弥补当年的遗憾。 可直到闭上眼睛,他终究没能回到益阳,没能站在吴淑媛的坟前,说一句 “对不起”。 这份愧疚,随着他的离世,成了永远的遗憾。 如今,周家大屋的老宅还在。周扬的功过自有历史评说,可他对吴淑媛的亏欠,永远刻在益阳的岁月里。 那座无碑孤坟,不仅埋着吴淑媛的遗体,还埋着一段被辜负的爱情,和一个男人不敢面对的愧疚。 信息来源:人民网《人民文摘》——《周扬的晚年忏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