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韩国高考圈出了个大新闻直接刷爆热搜,298名考生明明分数达标眼看就能踏进首尔大学、延世大学这些顶尖名校,结果全被校方一口拒绝连挽回的余地都没有,罪魁祸首就是他们年少时留下的校园霸凌记录。 这可不是学校突然较真,背后是韩国社会对校园霸凌态度的彻底转变。放在以前,韩国学校碰到校园霸凌,大多是让老师调解调解,再劝受害者家长 "孩子小不懂事,原谅算了"。 可这些年接连出了好几起让人揪心的事,尤其是 2023 年那个 "郑顺信事件"—— 知名律师郑顺信的儿子有霸凌记录,却照样进了首尔大学,这事一曝光,全国都炸了锅,公众骂着 "特权阶层搞特殊",更气学校对霸凌太宽容。 加上当时《荣耀》那部讲校园霸凌复仇的剧热播,大家才算真正看清:霸凌根本不是 "小孩打闹",是能给受害者留下一辈子阴影的伤害。 现在韩国对校园霸凌管得有多严?他们把霸凌按严重程度分成了 9 个等级,从最轻的书面道歉,到最重的开除学籍,分得清清楚楚。 而且规矩硬得很:1 到 3 级处分要是好好整改,还能不进档案;但 4 级以上就得记着,停学、转学这种 6 级以上的处分,档案里最少留四年,最严重的开除处分更是一辈子都消不掉。 到了大学招生这关,各校都有自己的尺子,庆北大学做得最细,直接搞了个扣分系统:轻的扣 10 分,中等的扣 50 分,严重的一扣就是 150 分,这分数在竞争白热化的韩国高考里,简直就是判了 "死刑"。 这次被拒的 298 个考生里,不少都是栽在这些硬规矩上。庆北大学一下子就拒了 22 个,不光有普通考生,连艺术、体育特长生都没放过,校方直接说了:"校园暴力不是个人小事,是践踏社会信任"。 首尔大学虽说扣分轻点,但也给两个高分考生亮了红灯,要知道以前这儿可是只看分数的主儿,现在照样把品行不端的拦在门外。还有启明大学,拒录人数最多,足足 38 个,提前录取和常规录取里都有被刷下来的。 更狠的是师范类大学,京仁教育大学、首尔教育大学这 10 所国立教育大学直接放话:从明年起,只要有霸凌记录,不管情节轻重,一律不收。 这话听着绝,但道理摆在那:老师是教书育人的,要是自己以前就欺负同学,怎么教孩子明辨是非?医科院校也跟着酝酿类似规矩,毕竟医生得有同理心,霸凌过别人的人,真能放心让他救死扶伤吗? 可能有人会问,至于这么较真吗?看看数据就知道有多必要了。2024 年韩国初中报上来的校园霸凌事件就有 1.78 万起,是高中的 2.4 倍,初中生受处分的人数更是高中的近三倍。 更让人揪心的是,去年韩国中小学生里,2.5% 的人说自己遭过霸凌,这可是 2013 年有记录以来最高的,小学生受害比例居然达到 5%。 这些霸凌里,39% 是语言暴力,16.4% 是集体排挤,还有的是肢体伤害,受害者里好多人一辈子都走不出阴影,施暴者凭啥一句 "年少无知" 就当没事发生? 不过政策一严,也冒出些歪心思。2024 年首尔教育法院的霸凌相关官司涨了 120%,六成都是被处分的学生告的,背后还有律师事务所盯着这块 "生意",专挑程序瑕疵帮人翻案。 最让人难受的是,受害者还得一次次举证,等于受了二次伤害。但就算这样,支持学校做法的人还是占了大多数,有高中生就说:"做了坏事就得承担后果,这没什么可说的"。 从 2026 年开始,韩国所有大学都必须查霸凌记录,再也不是部分学校的 "自选动作" 了。这政策说白了就是给所有孩子敲警钟:分数再高,人品不过关也没用;一时冲动犯的错,可能要用一辈子来买单。 说到底,教育的本质是教人做人,不是培养只会考试的机器。那些被拒的考生或许真的后悔了,但当初他们欺负同学的时候,怎么没想过给对方留条退路? 首尔大学那两个被拒的高分生,分数确实亮眼,但比起成绩,大学更想要的是懂得尊重别人的人。这事儿给咱们也提了个醒:不管家里孩子成绩多好,先得教他明事理、有底线,不然再高的分数,也撑不起堂堂正正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