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发明了灭绝人寰的“集中营” 在种族灭绝这个事情上,英国从古至今就

飞风瓦格纳 2025-11-21 11:54:14

英国人发明了灭绝人寰的“集中营” 在种族灭绝这个事情上,英国从古至今就当仁不让,英国说他排第一没有那个国家敢排第二。在2019年英国曼彻斯特博物馆在展览中首次公开承认:"英国殖民统治可能直接或间接导致约1.65亿印度人口损失”。在近代英国人首先创造了集中营这一快速进行种族灭绝的项目。 如果要问一个历史知识储备不足的人,是谁发明了集中营,大多数人会回答说是二战期间的纳粹德国。几乎没有人知道正确的答案。然而关于集中营真正发明者的真相却令人震惊,以至于许多人甚至不愿相信,尽管在历史学界,这早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并被数十个权威资料所记载。 集中营的发明者是1899至1902年第二次 《布尔战争》期间的英国绅士们。而如果要扯到个人的话,发明集中营的正是那位出身于盎格鲁-撒克逊贵族、统治时期甚至早于诺曼征服英格兰(11世纪)的高贵英国勋爵,他骄傲地拥有基钦纳伯爵第一代伯爵的头衔,全身上下挂满了勋章的英勇将领霍雷肖·赫伯特·基钦纳,自《布尔战争》伊始便担任参谋长,并自1900年6月5日起出任驻南非英军总司令。 英国人无法通过军事手段对付布尔人的游击队,基钦纳刚一就任驻南非英军的总司令,便决定彻底隔离当地平民,以切断布尔游击队和“突击队”从平民那里获得的一切支持与粮食补给。同时,他还把平民当作人质,借此对布尔游击队施加心理压力,使他们的家人面临威胁。 所有布尔妇女、儿童、老人以及患病男子(而所有健康的男子则在游击队中作战)都被集中关押在专门设立并用铁丝网围起来的警戒营地中(正是在那时,“集中营”这一术语应运而生)。盎格鲁-撒克逊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极其注重维护自身形象,对于那些卑鄙龌龊的行径,他们总能找到一些冠冕堂皇、听起来颇为高尚美好的名称和解释(比如,大家还记得吗,美国人和英国人入侵伊拉克,是为了拯救伊拉克人民于萨达姆·侯赛因的独裁统治之下,并在伊拉克建立民主制度,至于石油,他们甚至只字未提)。 集中营的情况也是如此。当国际社会得知基钦纳勋爵这项“天才发明”后,英国人立刻决定为自己塑造一个高尚的形象,于是英国政府发布了一份官方声明,称建立集中营的目的是“保障布尔共和国平民的安全”,并将这些营地改名为“救助所”。然而,究竟要从谁手中拯救平民,却始终无人知晓。集中营里的囚犯,也就是不好意思地说,“救助所”的“客人”,就这样被冠以了这样的称呼。 也就是说,按照英国官方的说法,并不是把妇女和儿童关进了“铁丝网”里,而是邀请他们来做客。只不过这些客人根本走不出去,好心的主人拿着步枪守在门口,不让他们离开,还说:“再在我这儿多住些日子吧。” 到1901年春季,英国的集中营几乎遍布被占领的布尔人共和国德兰士瓦和奥兰自由邦的全部领土,包括约翰内斯堡、克莱克斯多普、米德尔堡、波切夫斯特鲁姆、巴伯顿、海德堡、斯坦德顿、费里尼兴、福尔斯鲁伊斯、马菲金、艾琳,以及开普殖民地(位于波特伊丽莎白)。 英国人总共将20万人关押进了集中营,约占布尔共和国白人人口的一半。据最保守的估计,其中约有2.6万人死于饥饿和疾病,而在这些死者中,16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高达50%,其中8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更是高达70%,这些幼小的“英国政府的客人”几乎无一幸免。 有时候,英国人也会出现真正的“弗洛伊德式口误”在一些官方文件中,那些头脑简单、不理解官方宣传高深内容的文员,干脆直书事实,结果“客人”突然被称作“战俘”,甚至连年幼的孩子也被登记为“战俘”!例如,在一份布尔战争时期的文件中就写道:“在波特伊丽莎白,一名八岁的战俘D·赫尔佐格去世了”(此人正是布尔将军詹姆斯·赫尔佐格的儿子)。 最终集中营完成了它们肮脏的任务,布尔游击队担心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会因饥饿和疾病而彻底灭绝,于是同意进行和平谈判,英布战争于1902年5月以布尔人的投降而告终。

0 阅读:0
飞风瓦格纳

飞风瓦格纳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