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大军杀到南京城下后,朱元璋的幼子打开金川门主动投降,并说:四哥,你可要保我

史叔温情 2025-11-21 12:17:39

朱棣的大军杀到南京城下后,朱元璋的幼子打开金川门主动投降,并说:四哥,你可要保我平安。然而,朱橞的如意算盘打错了。   公元1402年,燕军渡过长江的消息传遍街巷,皇宫里的建文帝朱允炆连日来坐立不安。回想起四年前刚登基时的决策,他以为“削藩”是巩固皇权的必由之路,却没想到会逼得亲叔叔起兵“靖难”。   六月十三日黎明,金川门响起沉重的开门声。守将李景隆与谷王朱橞对视一眼,同时下令撤去门闩。这个决定并非临时起意:而是城中勋贵们暗中串联,早已达成共识:与其玉石俱焚,不如迎接新主。   燕王朱棣在亲兵的簇拥中兵临城下时,朱橞跪地迎接,唤他四哥。这句“四哥”确实唤起了朱棣某些记忆:多年前在南京皇宫里,这群年幼的弟弟们常这样称呼他。   朱橞的算盘打得很精。作为朱元璋第十九子,他既非建文帝心腹,在燕王阵营也非嫡系。打开城门这份“投名状”,是他在新朝立足的最佳资本。况且他时年二十五岁,比朱棣小二十多岁,这番“幼弟求助兄长”的姿态,确实容易让人放松警惕。   接下来的日子仿佛印证了朱橞的判断。朱棣登基后,对这位献门有功的弟弟厚赏有加:加岁禄二千石,改封长沙。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恩宠,毕竟长沙远比朱橞原来的封地宣府繁华富庶。那些日子里,朱橞府邸门前车水马龙,往日对他爱答不理的官员们纷纷登门道贺。   然而,迁居长沙后的朱橞渐渐忘了自己的处境。他在封地大兴土木,纵容属下欺压百姓,更致命的是,他开始私下蓄养死士。这些举动通过锦衣卫的密报,一字不落地呈送到永乐皇帝的案头。   朱棣的反应很微妙。他既没有立即训斥,也没有派人调查,这种沉默反而最令人不安。或许在永乐皇帝心中,早就给这个弟弟定了性:一个能背叛建文帝的人,难道不会背叛第二次?   转机出现在永乐十五年。有官员弹劾朱橞“阴养死士,造战车兵械”。这次朱棣没有再沉默。削爵、废为庶人、囚禁,整套流程干净利落。曾经风光无限的谷王,转眼成了高墙内的罪人。   宣德三年,被囚禁十年的朱橞在禁所郁郁而终。他或许至死都不明白,为什么主动献门换来的不是长久信任,而是猜忌与囚禁。   其实道理很简单。在朱棣看来,背叛过一次的人永远带着原罪。金川门那声“四哥”能换来一时平安,却换不来一世信任。   这段历史最耐人寻味之处,不在于背叛本身,而在于背叛之后的命运。朱橞以为打开了通往富贵的大门,殊不知那扇门背后,早已为他准备好了另一座囚笼。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历史人物 金川门   信息来源: 《明史》 文|墨海 编辑|史叔

0 阅读:48

猜你喜欢

史叔温情

史叔温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