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问“为啥中国只办过一次奥运会”,其实核心答案特实在,因为亏钱。甚至往深了

探修説 2025-11-21 15:33:01

总有人问 “为啥中国只办过一次奥运会”,其实核心答案特实在,因为亏钱。甚至往深了算就是笔 “亏本买卖”,08 年北京奥运看着账面盈余,实则藏着一堆没明说的成本,现在再办,根本划不来! 08 年北京奥运那会儿,全国上下都憋着一股劲儿想向世界展示中国,账面上最后算出来是盈利的,但这盈利里全是 “特殊时期的特殊操作”。 先说义务工作者,当年多少志愿者顶着烈日寒风忙活,没工资没报酬,纯靠一腔热情,这些人力成本要是按市场价格折算,绝对是笔天文数字,可账面上压根没算进去。 还有各种物资,从建设场馆的建材到赛事期间的后勤保障用品,很多都是企业友情赞助或者按成本价甚至低于成本价供应的,这要是放在平时的商业活动里,根本不可能拿到这价格,等于变相 “贴钱办赛”。 更关键的是基建成本,这才是最大的 “隐性支出”。 08 年那会儿北京正处在城市建设的巅峰期,地铁、高速公路、场馆周边的配套设施本来就计划要建,办奥运刚好给了个契机,把这些基建提前提速了。 当时大家觉得 “反正早晚都要花这钱”,办奥运顺带完成建设,不算亏,但实际上这些动辄几百亿上千亿的投入,要是单独算在奥运赛事上,绝对是严重超支的。 就拿鸟巢、水立方这些场馆来说,建设成本高昂,赛后维护费用更是年年都得砸钱,虽然现在成了旅游景点,但想靠门票收回建设成本,简直难如登天。 再看看现在的情况,早就没了当年的基建需求。 08 年之后,中国的城市建设越来越完善,地铁四通八达,高速公路遍布全国,大型场馆在各个城市都不稀罕了,再为了办一次奥运,专门新建或扩建一批场馆、配套一批基建,纯粹是重复投资。 而且现在的人力、物资成本早就不是 08 年的水平了,工人工资涨了,建材价格涨了,想再找当年那种 “友情价” 物资、召集大量无偿志愿者,根本不现实,所有成本都得按市场价来,光这一项就能让预算飙到天文数字。 还有个很实际的问题,奥运赛事的商业价值早就不如从前了。 现在大家娱乐方式多了,对奥运的关注度没以前那么高,赞助商愿意掏的钱也少了,而办赛的成本却在年年上涨,入不敷出是常态。 看看近几年的奥运会,要么没人愿意接办,要么就是办了之后留下一堆烂摊子,场馆闲置、债务高筑,前车之鉴摆在那儿,中国犯不着再凑这个热闹。 08 年办奥运,我们是为了 “破圈”,让世界认识一个强大的中国,这个目标完全实现了,而且是超额实现。现在中国早就不需要靠办奥运来证明自己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摆在那儿,谁都看得见。 与其花几百上千亿办一次奥运,不如把这些钱投到民生、科技、教育上,实实在在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推动国家发展,这比办一次赛事的意义大多了。 再说了,办奥运是个极其庞大的系统工程,从筹备到举办,要牵扯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得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劳民伤财不说,性价比太低。 中国现在更倾向于办亚运会、冬奥会这种规模相对可控、成本更低、更贴合自身需求的赛事,既不用承担那么大的经济压力,又能达到交流展示的目的,何乐而不为?

0 阅读:60

猜你喜欢

探修説

探修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