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是中国英雄,为何被日本人推崇?你看看他的母亲和弟弟是谁   郑成功收复台湾

墨忆 2025-11-21 17:17:03

郑成功是中国英雄,为何被日本人推崇?你看看他的母亲和弟弟是谁   郑成功收复台湾、反清复明的壮举,让他稳坐中国民族英雄的宝座,可偏偏隔海的日本人也把他当“自家偶像”,祠堂建着、戏剧演着、纪念活动办着,这波操作看似奇怪,实则跟他家里两个关键人物脱不了干系——日本籍的母亲田川松,以及留在日本的弟弟田川七左卫门。   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松,是日本平户人士,17世纪初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还是个往来中日的海商时,在平户定居并娶了她。   1624年,郑成功就出生在平户的一间海边草屋里,现在那地方还竖着块“郑成功诞生石”,被平户市当成国宝级文物护着,每年光冲着这块石头来的游客就有几十万。   郑成功6岁前一直跟着田川松在日本生活,既学汉语也说日语,骨子里混着中日两国的文化基因。   1646年清军攻破泉州,田川松不愿受辱自杀身亡,这事儿传到日本后,被解读成“武士道式的殉节”,正好戳中了日本人崇尚的精神内核,连带着郑成功也成了“忠义之后”的代表。   而郑成功的弟弟田川七左卫门,是郑芝龙和田川松的次子,当年郑芝龙带郑成功回福建时,田川七左卫门因为年纪小,加上田川家舍不得,就留在了日本跟着外祖父生活,后来继承了田川家的武士身份,成了平户藩的正式藩士。   这可不是小角色,藩士在日本江户时代是统治阶层的一部分,田川七左卫门凭借能力一路晋升,还参与了平户的海防建设,深得藩主信任。他的后代也一直在日本繁衍生息,分支遍布长崎、大阪等地,甚至有一支还成了明治时期的实业家,办起了航运公司。   有这么一支在日本本土扎下根的“郑家人”,日本人就更有理由把郑成功当成“自家人”,连平户市的郑成功纪念馆里,都专门辟了一个展厅讲田川七左卫门的事迹,旁边还挂着田川家族的族谱,明晃晃地展示“郑成功的血脉在日本延续”。   光有血缘还不够,日本人捧郑成功,更重要的是能“为我所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江户时代的“国姓爷文学”热潮,1715年日本净琉璃剧作家近松门左卫门写了部《国姓爷合战》,把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改得“日本味十足”——剧中郑成功成了“带着日本武士精神的复仇者”,母亲田川松被塑造成“有神力的圣女”,连收复台湾的战功都被安了一半给日本武士的支援。   这部剧在大阪、江户等地连续演出了200多年,成了江户时代最火的戏剧之一,当时普通日本人没读过历史,但没人不知道“国姓爷”郑成功。为啥这么火?因为江户时代德川幕府统治稳固,需要塑造“忠义英雄”来教化民众,郑成功既有日本血缘,又有“忠君复明”的事迹,刚好成了完美的宣传模板,比捧本土武将还顺手。 明治维新后日本要“殖民借口”,郑成功又被包装成“日裔开拓台湾先驱”,台湾总督府亲自主持祭祀,教科书硬说他军队里有3000日本武士,田川后代还带着族谱去台湾“认亲”,搞得像“郑家正统在日本”。 到了现代,这种推崇换了“温和马甲”。平户市每年办“郑成功祭”,市长穿汉服扮演主角,2024年诞辰400周年还邀中国馆长站台;长崎“国姓爷酒厂”印着他和母亲画像的清酒,年销超10万瓶。田川家族第12代孙田川雅史更成了“文化桥梁”,每年组织寻根之旅,还办学校教汉诗武术,教材里虽不提“殖民开拓”,但“中日混血英雄”的标签从没摘过。 当年郑成功征战四方时,大概没料到自己会以“跨国民间纽带”的身份,在数百年后收获另一重“成功”,这或许就是历史最耐人寻味的地方。

0 阅读:36

猜你喜欢

墨忆

墨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