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37年,如果不是他当年假扮乞丐,冒着枪林弹雨,日夜奔走1400公里,

千浅挽星星 2025-11-21 18:03:44

[微风]1937年,如果不是他当年假扮乞丐,冒着枪林弹雨,日夜奔走1400公里,将50毫克镭安全送到目的地,中国可能就成为了如今的巴勒斯坦,不仅百万平民流离失所,更别谈什么民族独立! 1937年,物理学家赵忠尧为了保护50毫克镭,假扮成乞丐,冒着生命危险,从北平出发,历经艰险跋涉1400公里,最终将这枚镭安全送到长沙临时大学,为中国后来的核物理研究保留了重要基础。 当时,这50毫克镭对中国意义重大,在那个年代,镭的技术被列强封锁,价格极其昂贵,每克市价相当于如今的2000万美元。 这枚镭是赵忠尧在剑桥大学求学时,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因赏识他的才华而赠予的,也是当时中国开展原子物理研究仅有的珍贵资源。 随着日军侵华,清华园面临危机,赵忠尧和同事梁思成担心镭落入日军手中,被用于侵略战争,于是决定将其转移。 为了顺利转移镭,赵忠尧放弃了所有体面的身份标识,他扔掉了英文书籍,脸上涂满污泥,刻意让自己看起来像流民,以此隐藏知识分子的身份。 一路上,他混在逃难的人群中,躲避日军的扫射和关卡盘查,不敢乘坐交通工具,全程徒步前行。 他把镭装在一个咸菜坛子里,藏在棉袄内层,系坛子的麻绳把他的肩膀勒得血肉模糊,脚上的草鞋磨穿后,双脚溃烂,与沙土粘在一起,这段路程中,他忍饥挨饿,体重降到了39公斤,浑身散发着恶臭,模样狼狈不堪。 当赵忠尧终于抵达长沙临时大学时,门卫误以为他是流民,想要将他赶走,直到梅贻琦校长赶来,才认出这个几乎脱相的人是赵忠尧,赵忠尧当即从棉袄里取出咸菜坛子,里面的镭终于安全抵达目的地。 之后,这枚镭被安置在昆明西南联大的实验室,当时实验条件简陋,赵忠尧就用废品站找来的自行车零件拼凑设备,在煤油灯下搭建起简单的核物理课堂,钱三强、邓稼先、朱光亚、杨振宁、李政道等后来的知名科学家都曾在这个课堂上接触到核物理知识,为他们日后的研究打下基础。 抗战胜利后,赵忠尧还曾在美国争取到一台核心加速器设备,为了避开禁运检查,他把设备拆散装进30个箱子,在报关单上注明“洗衣机零件”,成功将设备运回中国。 正是靠着这台设备和当初护送的镭,中国第一台、第二台静电加速器得以问世,为后来“两弹一星”等重大科技成就的实现奠定了重要基础。 1998年,赵忠尧去世,多年来他的事迹鲜为人知,但他当年不惜牺牲自己、拼死护送镭的行为,为中国核物理研究保留了火种,也为中华民族的科技发展和国家实力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 信源:钱塘晚报 晚潮|赵忠尧:诸暨中学校友,中国科学家的典范

1 阅读:54

评论列表

用户16xxx95

用户16xxx95

2
2025-11-21 20:13

可歌可泣,可敬!

用户10xxx28

用户10xxx28

1
2025-11-21 21:07

民族英雄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