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一戴,球还能不能好好打? 陈梦把带芯片的眼镜戴上球台,镜头立刻把对手每一拍角度、转速写成数字。 她想要的是0.1秒内的预判,却掀翻老派练球人的安全感:当机器把旋转算到小数点后三位,汗水还能不能决定输赢? 我支持用新东西,但心里也打鼓——要是以后赢球先看钱包,谁家设备贵谁就能拿冠军,乒乓球就不再是国球,而是国债。 规则空白让新技术像没闸的车,国际乒联得赶紧画线,告诉所有人:数据能用多少、哪里不能用,别让运动员夜里担心自己的战术被后台打包卖掉。 练球馆里,机器人发球机还在哐当哐当加班,可孩子们依旧对着墙打基本功,汗水滴在地板上,那才是球声的根。 科技来了,让它做陪练,别让它当裁判。 规矩不到,别急着戴新眼镜;规矩一到,人人都能安心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