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防卫相小泉进次郎宣布了,据日本媒体报道,小泉进次郎把台海的和平稳定直接同日本的海上运输联系在一起,并点名了南海、巴士海峡、东海以及太平洋交汇处,称这些区域变化会影响日本能源船队的航线。看上去是关心能源安全,实际上是在为将来插手台海事务铺路。 了解日本地理和经济结构的人都知道,它是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94% 的能源都得靠进口,而这些进口能源的船队,十有八九要走台海周边海域。 从波斯湾出发的油轮,经印度洋、南海,穿过巴士海峡进入东海,再抵达日本的横滨、神户等港口,这条航线堪称日本的 “经济输血管”。 小泉进次郎拿这条航线说事儿,确实能戳中不少日本人的焦虑点 —— 一旦这条线断了,日本的发电厂、工厂可能一周内就会陷入停摆,连民生用的汽油、天然气都得限量供应。 但光说能源安全未免太表面,小泉进次郎的话里藏着更深的算计。这几年日本的军费变化早就露出了端倪,过去几十年军费一直控制在 GDP 的 1% 以内,可最近连续突破纪录,甚至朝着 2% 的目标狂奔。 他们一口气采购了 147 架 F35 系列战斗机,还从美国买了巡航导弹和反导系统,这些装备可不是用来 “自卫” 的,尤其是部署在西南诸岛的导弹基地,石垣岛、宫古岛、与那国岛一字排开,明显是把台海当成了前沿阵地。 要知道,日本宪法里还写着 “放弃战争” 的条款,想扩军就得有个让老百姓信服的理由。小泉进次郎这套 “台海不稳→能源危机→日本存亡” 的叙事,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 他不断强调南海、巴士海峡这些航线对日本的重要性,其实是在给国内灌输一种危机感:不是我们想扩军,是不扩军不行,台海要是出事儿,日本就得断油断粮。这种说辞让原本反对军备扩张的民众也开始动摇,为日本突破军事限制找到了合理的借口。 更值得留意的是美日之间的微妙互动。美国这些年在印太地区的摊子铺得太大,很难同时应对多个热点地区,正需要一个 “能扛事” 的伙伴,日本自然成了理想人选。 小泉进次郎把台海和日本能源安全绑在一起,其实是把美国想说却不敢明说的诉求,包装成了日本的国家利益。 这样一来,未来美军要是介入台海,日本就能以 “保护能源航线” 为名,名正言顺地提供情报、后勤支持,甚至直接参与行动,美日联合作战的架子就搭起来了。 日本国内的动作也印证了这种谋划。他们在靠近台湾的与那国岛建了雷达站,能直接监控台海空域;石垣岛的导弹基地已经部署了岸舰导弹,射程刚好能覆盖巴士海峡。 这些军事部署都打着 “保护海上运输线” 的旗号,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在为将来插手台海做实地准备。一旦有事,这些基地能第一时间反应,完全超出了 “自卫” 的范畴。 有意思的是,这种说辞在国际上根本站不住脚。联合国早就通过第 2758 号决议明确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任何国家都无权干涉中国内政。 日本拿能源航线当借口,本质上是无视国际法,想把自己的安全建立在干涉别国内政的基础上。而且日本的粮食自给率只有 38%,产业链高度依赖全球供应链,真要是台海局势紧张,最大的受害者恰恰是它自己,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算计,实在算不上高明。 现在小泉进次郎反复炒作能源航线议题,无非是想把 “介入台海” 这件事变得合法化、合理化。但航线安全的根本,在于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不是靠军事扩张和强权干涉,这个道理,日本恐怕比谁都清楚。 日本似乎忘了,台海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当年甲午海战的教训没吸取够,现在又想借着别人的势力插手,真以为把能源航线当借口,就能掩盖自己的野心?恐怕最后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毕竟没人会允许别人把自家门口当成博弈的棋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