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想把中国拖入战争泥潭,日本也在幻想“持久战”,但是,中国绝不会给你任何机会,

凌寒执卷 2025-11-22 02:01:57

美国想把中国拖入战争泥潭,日本也在幻想“持久战”,但是,中国绝不会给你任何机会,第一波饱和式攻击、量大管饱直接让你瘫痪。别扯什么“不对称作战”,中国的火力够让日本所有军事基地“同时熄灯”。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美国这几年在西太平洋往中国周边不断加码,无论是持续在南海巡航,还是推动日本在西南诸岛插旗布点,背后的算盘很明显:把中国拉进一场拖不垮也打不赢的“持久战”。   而日本,一些鹰派势力在美方的怂恿下,也真把自己当成了消耗战的参与者,打算把奄美、大东岛、宫古、石垣、与那国这些岛屿彻底军事化。   问题是,中国并不傻,也不打算陪你们耗下去——如果真有一战,中国火箭军完全可以用第一波、饱和式打击让对方军力系统短路,你想的“渐进消耗”“持久对抗”,根本连起笔都困难。   过去十年,美国不断增强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存在,特别是围绕台湾、东海、南海等关键节点布局。与此同时,美国鼓励、扶持日本大力强化其岛屿防御体系。   在美国眼里,日本不仅是盟友,还可以成为“前沿堡垒”,既帮助分担战略压力,也可以让美国把重心更多放在遏制中国的发展上。人家也不是没空算,他们想的正是用日本作为“缓冲带”和“消耗杠杆”,拖住中国。   日本部分政治、军事力量尤其看中了这个角色。自 2018 年以来,在美日协作下,他们陆续在奄美大岛、宫古岛、石垣岛、与那国岛等地建设雷达站和导弹阵地。   更大胆的是,他们还计划改造本来民用的机场、港口、仓库等基础设施,搞成备用军事设施,甚至铺设约 1300 座弹药库,构建庞大的后备军火储备网络。   听起来就像他们在计算:只要冲突打起来,美国帮我扛大部分压力,我自个儿储备子弹子弹再打下去。这不,真就有人在幻想“长期打消耗战”,以为可以撑久。   但现实是,中国的现代化火力体系早已不再是上世纪冲突那种零散小打小闹。中国火箭军如今实力已经很强,据业界普遍判断,它拥有大约 1,300 枚中程弹道导弹(中远程)和 900 枚左右的短程弹道导弹。   再加上巡航导弹系统,比如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东风‑26(中远程弹道导弹)以及长剑系列巡航导弹,这套火力组合如果运转起来,就能在战争初期形成极强的压制能力。   我们再想象一下真实冲突中可能发生的画面:一旦危机爆发,中国一方面可以发动饱和式齐射,也就是一次性发射大量导弹,目标覆盖日本在西南诸岛的机场、雷达站、仓库、弹药库乃至通信链路。   另一方面,这样的作战方式并不只是打一个点,而是多目标、多系统同时打,让对方根本来不及反应。一旦第一波齐射命中率高、大面积覆盖,日本在这些关键岛屿上的军事设施就极有可能在数十分钟内遭到重创。   你要知道,日本这些岛屿的重要性绝不只是地点偏僻那么简单。奄美、宫古、石垣、与那国这些岛,都是美日战略考虑下的前沿据点:机场可以起降支援机,雷达站可以监看西南海域动态,弹药库则为未来任何作战提供弹药保障。   一旦这些设施被集中打击,一方面基础网络就有可能被破坏;另一方面,自卫队的作战节奏会被彻底打乱,后勤补给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如果弹药库被摧毁或严重受损,那么就算后续想打持久战,也缺乏弹药储备。更糟糕的是,如果机场、雷达、通信被打,对方的态势感知能力瞬间削弱,就会陷入盲区。   有人可能会说:“这不就是对称作战么?中国打基地,美国日本打回来,这不公平。”但这正是问题所在。中国想的可不是一夜之间把美国舰队全给消灭,也不是把日本打光,而是靠现代化导弹火力做到精确打击与压制。   中国火箭军的现代化能力,加上情报侦察、卫星监视、通信链路配合,如果运作良好,这波“第一击”有很大可能做到让日方战略体系暂时瘫痪。这种压制,就像是先给你打断手脚,再说后续。   说得更直接一些:中国完全可以在冲突初期用一波准确而猛烈的导弹打击,把那些岛屿基地“吹上天”或至少重创,然后再看对方剩余力量如何组织反击。   届时,日本的所谓“持久战”设想,可能根本没法成立:他幻想的是弹药库里有子弹、有空投、有回补,但如果弹药走廊被切断,飞机基地被破坏,自卫队补给链条被破坏,所有想象里的补给和消耗根本撑不起来。   再往后推算,假如中国第一波确实打得这么凶,日本要组织反攻也不是没可能,只是要付出极大代价,而且时间窗口非常短。   因为如果第一轮打击把关键设施打掉以后,中国还可以继续保持导弹、无人机、电子战、卫星侦察等多维能力对日方岛屿进行持续压力,使日方无法稳固地恢复基地功能。与此同时,美国如果想加入反击,也会面临非常严峻的问题。  

0 阅读:65

猜你喜欢

凌寒执卷

凌寒执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