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时候看历史,冷不丁就被某个细节给干沉默了。 1944年,一辆插着膏药旗的汽车,拉了一整车大蒜。 就这一个画面,你品,你细品。 那时候,汽车是啥?战略物资。能开着它上路的,不是鬼子就是伪军。 可它拉的呢?大蒜。 一车大蒜。 我看到这儿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这帮二鬼子也太会享受了吧?仗打成那样了,还有闲心倒腾大蒜? 但转念一想,不对劲啊。 那个年代,什么东西会比一条人命更贱? 粮食。 什么东西会比黄金还精贵? 还是粮食。 一个伪军师长,动用珍贵的汽马车,就为了拉一车“大蒜”? 他图啥啊。 后来我才想明白。 这哪是蒜啊。 这车底下,藏着的是药,是情报,是黄金,是能让咱们的队伍活下去的一切! 车上那明晃晃的膏药旗,就是最牛逼的通行证。 而那个开车的“伪军师长”,他压根就不是敌人,他是自己人。 我一下就给整破防了。 我们总爱看那些轰轰烈烈的电影,看英雄们怎么冲锋,怎么牺牲。 但我们好像忘了,还有一种仗,是在算盘声里打的,是在讨价还价的吆喝声里打的,甚至,是在一车大蒜的辛辣味儿里打的。 有个叫“德兴货栈”的地方,表面上卖着柿饼核桃,背地里,一担担的土特产换回来的,是能救命的子弹和盘尼西林。 有个叫“魏家大院”的地方,前脚还是书香门第的“进士府”,后脚就成了咱们县委的指挥部,在那雕梁画栋下,决定着一场场战斗的胜负。 这才是真正的高手过招。 润物细无声,在敌人的心脏里,安上了一根我们自己的输液管。 什么叫顶级操盘手? 能在龙潭虎穴里,把根据地的“物流生命线”做到“零失误”,护送上万人,转运十几万两黄金。 这他妈的才是! 所以,别小看那一车大蒜。 那里面,装着的是一个民族在绝境里迸发出的,最牛逼的智慧和最硬核的浪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