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消息! 11月21日,印度商工部突然宣布对咱们中国生产的聚酯变形纱发起反倾销

不凡葡萄 2025-11-22 07:59:05

印度消息! 11月21日,印度商工部突然宣布对咱们中国生产的聚酯变形纱发起反倾销调查,这事儿是应印度两家大公司Reliance Industries Limited和Wellknow Polyester Limited的申请启动的,他们觉得中国的聚酯纱线卖得太便宜,伤害了印度本地的产业。 印度商工部选择在2025年11月20日出手,绝非偶然。这场调查覆盖了印度海关编码54023300项下的聚酯变形纱产品。调查期足足有15个月之长,从2024年4月1日一直到2025年6月30日。 印度调查机构设置了37天的响应期限,要求利益相关方在截止日期前通过电子邮件提交信息。时间紧迫,对中国企业相当不利。 更令人玩味的是,就在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前几天,印度政府刚刚于11月12日撤销了对聚酯变形纱的质量控制令(QCO)。质量控制令原本是限制进口的重要手段,它的撤销意味着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印度本地生产商显然坐不住了。 Reliance Industries Limited 和 Wellknown Polyester Limited,这两家申请发起调查的公司可非等闲之辈。 Reliance是印度最大的聚酯生产商之一,与其盟友在印度国内市场占据着重要地位。 他们向调查机构提出了一项关键主张:从中国进口的聚酯变形纱价格低廉,已经对印度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印度商工部贸易救济总局(DGTR)的声明中提到,“申请企业正处于亏损状态,并遭受现金损失。 进一步来说,这些企业已获得负的投资回报率”。 就在反倾销调查启动的一周前,印度智库Niti Aayog发布了一份报告,直言不讳地批评质量控制政策。报告指出,质量控制令实际上导致“某些行业的国内供应商更加集中,使他们有能力将价格提高到全球水平以上”。 具体到聚酯纤维和纱线,印度国内价格比国际基准高出15%至30%。这种价格差异严重削弱了下游产业的竞争力。 Niti Aayog的报告一针见血:“尽管取消了部分产品的反倾销税,这仍然是印度在全球服装出口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印度政府一边撤销质量控制令以降低下游企业成本,另一边又启动反倾销调查保护上游企业。 印度本土的聚酯变形纱价格比国际基准高出15-30%,这个数字背后隐藏着深层次的问题。价格差距使得印度下游纺织企业难以在全球市场上竞争。 数据显示,印度在全球服装出口中的份额正在下降。质量控​​制令实行期间,全球供应商难以获得BIS认证,实际上形成了一道隐形贸易壁垒。 Reliance等公司现在声称中国的聚酯变形纱造成了“价格压制”,但换个角度看,这恰恰反映了中国产品的成本优势。印度下游的微小型企业需要价格合理的原材料来维持国际竞争力,而上游生产商则希望免受国际竞争的压力。 印度此次行动采用的不是简单的关税壁垒,而是更具“技术含量”的反倾销调查。在WTO框架下,反倾销措施是合法的贸易救济工具。 印度已经对多种中国产品征收了反倾销税。此次调查完成后,印度财政部可能根据DGTR的建议最终决定征收反倾销税。 聚酯变形纱案成为印度贸易政策转变的风向标——从质量控制令转向更频繁使用贸易救济措施。纤维与时尚行业的报道指出,“在取消质量控制令后,印度政府面临对更便宜进口产品激增的担忧”。 面对印度的反倾销调查,中国聚酯变形纱生产企业需要积极应对。提交相关信息是捍卫自身权益的第一步。 企业应当联合起来,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定价是基于市场原则,而非倾销行为。 另一方面,中国生产企业也需要审视自己的国际市场布局。过份依赖价格竞争容易引发贸易救济调查。提升产品差异性,开发更高附加值的特种聚酯纱线,可能是更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聚酯变形纱生产和出口国,有能力在产品质量和创新上引领行业。从“价格优势”转向“价值优势”,这才是应对反倾销的根本之道。 印度市场的大门并未关闭,而是换了钥匙。对中国企业而言,这场反倾销调查不过是一场必须经历的成人礼。 全球化竞争从来不会同情弱者,唯有适应规则并超越规则,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贸易棋局中赢得主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反倾销制裁

0 阅读:34
不凡葡萄

不凡葡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