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到如今不得不怀疑特朗普的动机,他的俄乌和平方案说是调停,不如说是给乌克兰的投降协议,可乌克兰要投降自己投就行了,哪需要他牵头? 这份计划的核心内容要求乌克兰在领土上做出巨大让步,不仅要承认克里米亚归属俄罗斯,还要割让整个顿巴斯地区。 这意味着乌克兰将永久失去大片国土,乌克兰近80万的军队要直接砍掉一半,削减到40万甚至更少,并且必须放弃远程打击武器,承诺永不加入北约,甚至要把这个承诺写进宪法。 这一系列操作,几乎是把乌克兰的武装力量和国家主权防御彻底“缴械”。 看到这里,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不就是让乌克兰投降吗?而且还是美国摁着乌克兰的头,逼着它签下城下之盟。 这就引出了一个核心问题:如果乌克兰真到了山穷水尽、非投降不可的地步,它自己不会和俄罗斯谈吗? 为什么需要美国,特别是特朗普政府,如此大费周章地来牵这个“投降”的头?这里面的逻辑显然不简单。 这背后,我们或许能看到特朗普政府急于从乌克兰这个“泥潭”脱身的战略意图。 有一种分析认为,特朗普此举的核心目标是为了实现其外交政策的“甩包袱”,将美国从对乌克兰的巨大资源消耗中解放出来,从而能够更集中精力应对其认为的主要战略对手。 这场战争已经让美国投入了巨额的军事和财政援助,对于一个奉行“美国优先”、希望削减海外开支的政府来说,尽快结束这场冲突,哪怕是以牺牲乌克兰利益为代价,也可能被视为一种“划算”的买卖。 这份计划里藏着不少“胡萝卜”,比如,方案承诺给乌克兰提供所谓的“北约式安全保障”,声称如果乌克兰未来再遭攻击,美国及其盟友会将其视为对整个跨大西洋共同体的攻击。 有报道指出,这种保障并不等同于北约第五条的集体防御承诺,并且附加了各种触发和失效条件。 如果乌克兰试图“收复失地”,这个安全保障就可能失效,说白了,这更像是一个限制乌克兰行动的“紧箍咒”,而不是坚实的保护伞。 计划也给俄罗斯画了个大饼,包括分阶段解除西方制裁,邀请俄罗斯重返八国集团,甚至允许其开发北极资源。 而被冻结的数千亿俄罗斯资产,将被出一部分用于乌克兰重建,而美国还能从中分一杯羹。 这盘棋下得可真是“精明”,美国既做了调停人,又做了生意人,试图通过利益捆绑,在美俄之间建立新的关系,同时还能从战后重建中获利。 然而,这份由美俄直接协商、几乎完全绕开乌克兰和欧洲盟友的方案,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傲慢和强权色彩。 特朗普政府甚至给出了“感恩节”这个最后期限,并威胁如果乌克兰不接受,可能会停止武器供应和情报共享,这无异于釜底抽薪。 泽连斯基总统那句“要么失去尊严,要么失去最重要的伙伴”的悲叹,道尽了乌克兰此刻面临的残酷选择。 这份所谓的“和平计划”,更像是一份由美国主导、旨在重新划分地缘政治格局的利益分配方案。 它将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当成了可以交易的筹码,以满足美国自身的战略收缩和利益诉求。 这种做法,不仅贬低了乌克兰人民为捍卫国家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也严重冲击了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它向世界传递了一个危险的信号:在强权政治面前,小国的国家利益可以被随意摆布和牺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