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终于明白, 中国为什么不趁机收回台湾了, 说白了不是大陆不想,而是 背后牵扯太多,世界上几乎所有主要力量,都在台湾问题上插了一脚。 这就像一个家里出了叛逆的孩子,外人不仅不劝,反倒天天递刀递棍,给他撑腰打气,甚至把这当成了自家战略的支点——这事儿,你动,还是不动? 不动,是纵容分裂;动,又怕牵一发而动全身。可问题是,这把火,是现在灭,还是等它烧到自己身上再扑? 过去十年,台海的风浪就没停过。美国卖武器、派官员窜访、搞所谓“安全合作”,一步步把台湾绑上自己的战车;日本那边,直接放话“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还拉着欧洲几个国家联合发声,把一个中国的内政问题,硬生生包装成“全球民主防线”的一部分;欧盟呢,2025年公开声称联大2758号决议“不涉及台湾主权”,等于在法理上给“台独”递梯子。甚至连澳大利亚、印度这些八竿子打不着的地方,也时不时跳出来刷存在感,好像谁不在台湾问题上说两句,谁就不够“国际范儿”。 看起来,全世界都在盯着我们的南大门。但这背后,真有那么多人关心台湾人民的福祉吗?我看未必。他们关心的,是能不能借此遏制中国的发展节奏,能不能在地缘棋盘上多占一格。 可我们得想清楚:这些外部势力,真会为了台湾拼命吗? 美国嘴上说得硬,可真要派兵介入台海冲突,它得算一笔账。中国不是阿富汗,也不是乌克兰。我们的东风导弹、区域拒止能力、海空一体的联合作战体系,早就不是二十年前的水平。美军若想跨洋作战,在第一岛链内面对的是密集火力网和复杂电磁环境,补给线拉得老长,打起来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对美国来说,台湾是棋子,不是核心利益。为了一个棋子赌上全球霸权的根基,你觉得它会干? 再看日本。它把台湾看作“西南防线”的关键一环,担心一旦中国完全掌控台海,它的海上通道会被压制。可别忘了,中日之间每年有超过三千亿美元的贸易往来,日本车企、电子企业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一旦真动起手来,中国反制手段多的是——限制稀土出口、调整贸易政策、加强东海维权……哪个都够它喝一壶。它敢为别人家的事,把自己的经济命脉往火坑里推? 韩国更不用说,一边跟着美国喊口号,一边偷偷摸摸扩大对华出口。它比谁都清楚,得罪中国的代价,远比在口头上支持“自由民主”要沉重得多。 所以啊,所谓的“国际干预联盟”,听着吓人,其实外强中干。它们可以搞舆论战、打经济牌、卖点武器,但真要下场打仗?恐怕连自己都不信。 真正让人揪心的,反而是我们自己会不会被这种“怕”字困住。 怕打烂经济?确实,两岸贸易额去年接近三千亿美元,台积电的芯片、富士康的工厂、七千多家台资企业在大陆扎根,牵一发动全身。可问题是,这条产业链的稳定,是建立在“一个中国”前提下的。如果“台独”势力一步步把台湾推向法理独立,甚至允许外国驻军,那这条链子不是被打断,而是被人主动剪断。到那时,我们是继续忍,还是被迫出手?被动应对,往往比主动作为代价更大。 怕军事风险?台湾海峡最窄处130公里,风浪大、航道密,渡海登陆确实复杂。但今天的解放军,早已不是1949年的水平。从山东舰、福建舰的列装,到歼-20、运-20的实战化部署,再到火箭军的精准打击能力,我们已经具备了在复杂环境下完成统一任务的实力。演习常态化,就是在练兵,就是在告诉世界:我们不怕打,但我们更希望不打。 历史告诉我们,有些事,拖不得。 当年朝鲜战争,如果毛主席犹豫不决,等到美军陈兵鸭绿江,东北工业基地直接暴露在炮火之下,那时再出手,代价只会更大。正是那一战,打出了几十年的和平发展空间。今天对台湾,也是一样道理。赖清德当局搞“去中国化”,从教科书到媒体宣传,一步步切断年轻一代与大陆的文化纽带。再拖十年,等这批人成了社会主力,统一的成本只会更高。 有人说,等我们更强一点再动手,胜算更大。这话听起来有理,可国际局势哪有“完全准备好”的时候?美国在变,日本在变,全球供应链也在变。台积电被逼着去美国设厂,先进制程受限对华出口——这不就是美国在提前“脱钩”?它都在行动了,我们还在等什么? 统一不是为了争一口气,而是为了守护十四亿人的安全与发展空间。台湾是中国的门户,不是别人的棋子。家门口的狼,你不赶,它就会越靠越近,直到把牙咬上你的喉咙。 当然,和平统一依然是首选。我们推“31条惠及台胞措施”,福建对台试点“同城待遇”,让台湾青年来大陆创业、就业、安家,这些都是在用民生福祉拉近人心。但和平的前提是认同,而不是纵容分裂。 如果“台独”胆敢跨过红线,如果外部势力执意军事介入,那我们也必须有“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的决心。该亮剑时就亮剑,不是好战,而是为了长久的和平。 毕竟,国家统一这件事,等不来,也拖不起。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